Colle 是一種很基礎的弓法, 它的目的是練習右手手指的運動以及練習手臂高度的練習.
基本很簡單, 先把弓根放在弦上,所有的動作都是由手指發動的, 手腕以及手臂在同一個音上是不動的.
下弓:
弓在弦上, 手指彎起來, 像下圖一樣.
再來, 斜斜的把弓用手指推出去.
以上兩張圖是沒有琴的. 但是手指的動作比較明顯.
上弓:
跟下弓的拉法正好相反, 放在弦上的手型是圖二, 收回來是圖一.
Colle 拉的很慢, 基本上可以配合跨弦動作. 要先準備好手型, 手臂高度對了, 再拉. 一般是由全部下弓開始. 再來才是上下上下交替.
小提琴~~~~~~~ All About Violin~~~~~~ 一個熱愛小提琴但是拉的只是還可以的 Violin Player. 會拉一輩子的琴~~~ 歡迎留言~~ (Email: meatballviolinist(at)yahoo.com.tw)
Friday, September 29, 2006
莫札特的Trills
運弓的基礎: Pull
肉丸子之前有說運弓拉琴的概念是"拉"(pull). 能拉的前提是, 右手手指必須要夠靈活, 弓要拿的穩但又不是緊緊的抓著. 手指運動的練習這裡有.
要 練習基本的pull是滿簡單的. 首先, 要拉上弓時, 叫另外一人幫你抓住弓根不放. 這時手指關節應該會向弓尖偏過去 (圖一). 基本上有一個重心轉移的動作, 右手的重心偏向弓尖. 這時可以把小指放開, 特別的加重這個重心轉移的動作. (很多人練到後來手的重心轉移幾乎看不出來. 不過像帕爾曼手那麼大, 動作反而明顯). 然後叫抓著弓的人放手, 手就會拉上去 (像彈出去一樣的感覺), 並且手指的角度會比較立一點(也就是回到一般運弓的手).
而下弓也一樣, 叫人抓住弓尖不放, 但是手往下拉, 這時手指就會立起來 (圖二). 這時也可以把食指放開, 因為重心偏到了小指的方向. 這時再放手, 手有彈出去的感覺, 手指的角度又回到了一般的手型, 關節會比較偏弓尖一點.
多練幾次, 最後不需要別人抓著弓, 也可以靠自己想像來 "拉" 琴.
運用在正常的運弓時, 這種動作是在換弓之前使用, 也就是下弓要換上弓之前就要做第一種拉, 上弓換下弓就是第二種拉.
p.s. 也可以自己用左手抓著弓來練習, 不過因為需要夾琴, 感覺上風險好像很大...
要 練習基本的pull是滿簡單的. 首先, 要拉上弓時, 叫另外一人幫你抓住弓根不放. 這時手指關節應該會向弓尖偏過去 (圖一). 基本上有一個重心轉移的動作, 右手的重心偏向弓尖. 這時可以把小指放開, 特別的加重這個重心轉移的動作. (很多人練到後來手的重心轉移幾乎看不出來. 不過像帕爾曼手那麼大, 動作反而明顯). 然後叫抓著弓的人放手, 手就會拉上去 (像彈出去一樣的感覺), 並且手指的角度會比較立一點(也就是回到一般運弓的手).
而下弓也一樣, 叫人抓住弓尖不放, 但是手往下拉, 這時手指就會立起來 (圖二). 這時也可以把食指放開, 因為重心偏到了小指的方向. 這時再放手, 手有彈出去的感覺, 手指的角度又回到了一般的手型, 關節會比較偏弓尖一點.
多練幾次, 最後不需要別人抓著弓, 也可以靠自己想像來 "拉" 琴.
運用在正常的運弓時, 這種動作是在換弓之前使用, 也就是下弓要換上弓之前就要做第一種拉, 上弓換下弓就是第二種拉.
p.s. 也可以自己用左手抓著弓來練習, 不過因為需要夾琴, 感覺上風險好像很大...
左手的大拇指
左手的大拇指在小提琴的技術中佔了一個很奇怪的位置. 基本上, 大拇指沒有處理好, 按弦換把柔弦都會有問題, 但是, 同時又要假裝大拇指不存在. 實在是滿討厭的.
基本上, 肉丸子覺得, 要大拇指完全不用力是不可能的. 因為小提琴的技術在於 balance, 手指從上面下來, 大拇指完全不用力的話會造成肩膀的負擔.
葛拉米安的做法是, 在第一到第三把位之間, 大拇指以及食指關節那一帶要碰到琴頸, 到高把位就可以到琴頸的下方. 因為需要兩個接觸點才能讓音準穩定.
另一派的說法是, 一開始大拇指就在琴頸的下方, 這樣手指以及手指關節才能與弦以及琴頸連成一條線. 這種手型對於換把比較簡單, 柔弦也容易, 因為空間較大.
第一種有三個比較麻煩的問題,
1. 很容易想要抓著琴不放
2. 一下子要換到高把比較困難
3. 低把位柔弦比較困難
第二種也有些問題
1. 大拇指/肩膀可能會過度用力
2. 低把位音準的穩定性
3. 有可能滑掉
實際上, 沒有哪一個特別的好. 兩個都有人用. 重點就像是握弓一樣, 只要穩定, 用足夠的力量就好了.
以下的練習可以試試看.
1. 在拉譜例時, 大拇指在琴頸上跟弦平行的方向來回摩擦. 一個音要來回幾次.
2. 4隻手指按弦時, 大拇指與琴的接觸點由旁邊轉到下面, 再來回不斷的練習.
3. 再練習換把的時候, 可以在換把的那一瞬間, 大拇指完全放開, 直到要換的把位為止.
重點是, 不管是放在哪裡, 都要找出適合自己的位置.
肉丸子沒有固定的位置. 喜歡拉快的時候用第一種, 慢一點有很多柔弦時是第二種, 要準備向上大換把用第二種, 高音向下換時就不一定, 一般是第一種 (很高突然換到第一或第二把時).
基本上, 肉丸子覺得, 要大拇指完全不用力是不可能的. 因為小提琴的技術在於 balance, 手指從上面下來, 大拇指完全不用力的話會造成肩膀的負擔.
葛拉米安的做法是, 在第一到第三把位之間, 大拇指以及食指關節那一帶要碰到琴頸, 到高把位就可以到琴頸的下方. 因為需要兩個接觸點才能讓音準穩定.
另一派的說法是, 一開始大拇指就在琴頸的下方, 這樣手指以及手指關節才能與弦以及琴頸連成一條線. 這種手型對於換把比較簡單, 柔弦也容易, 因為空間較大.
第一種有三個比較麻煩的問題,
1. 很容易想要抓著琴不放
2. 一下子要換到高把比較困難
3. 低把位柔弦比較困難
第二種也有些問題
1. 大拇指/肩膀可能會過度用力
2. 低把位音準的穩定性
3. 有可能滑掉
實際上, 沒有哪一個特別的好. 兩個都有人用. 重點就像是握弓一樣, 只要穩定, 用足夠的力量就好了.
以下的練習可以試試看.
1. 在拉譜例時, 大拇指在琴頸上跟弦平行的方向來回摩擦. 一個音要來回幾次.
2. 4隻手指按弦時, 大拇指與琴的接觸點由旁邊轉到下面, 再來回不斷的練習.
3. 再練習換把的時候, 可以在換把的那一瞬間, 大拇指完全放開, 直到要換的把位為止.
重點是, 不管是放在哪裡, 都要找出適合自己的位置.
肉丸子沒有固定的位置. 喜歡拉快的時候用第一種, 慢一點有很多柔弦時是第二種, 要準備向上大換把用第二種, 高音向下換時就不一定, 一般是第一種 (很高突然換到第一或第二把時).
Thursday, September 28, 2006
練琴101 I
肉丸子最近寫了一些練習給一些比較技巧性的曲子. 效果不錯, 但是唯一的缺點是, 好像只有學生上課時才有用. 這一點讓肉丸子很傷腦筋. 更可怕的是, 居然有學生把練習練的很好, 結果曲子的地方(也就是練習要解決的問題), 居然還是會出錯.
現在的小學生, 補東補西的, 比老師還忙. 成人的學生有生活壓力, 這點也是沒辦法的.
但是練琴恐怕比上課還重要, 因為只上課不練琴不會進步, 但是拼命練琴但不上課是會進步的 (就算練錯, 熟練度以及反應會變的更好).
到頭來, 可能最有用的方法是, piece-meal 的練習. 肉丸子就是在大學聯考那一年, 一天十分鐘把布魯赫小提琴第一號協奏曲練出來的.
1. 設定目標: 一小節, 幾個音, 某一個技巧, 都可以. 但是不貪心, 就只做一件事
2. 了解練習的方法: 有些地方是特別的左手手指運動, 有些地方是弓法, 要了解技術的本質以及練習的方法
3. 知道要達到的效果: 一定要知道練完成之後的效果是什麼
4. 糾正迴路: 必須要聽, 去感覺, 不斷的依照正確的方法去調整
5. 專心: 專心專心專心, 只要10-15分鐘就好了
6. 要有耐心: 沒有技術是練不成的, 最多就是練不好. 給自己一點鼓勵, 信心跟時間. 在練琴時有時間停下來感嘆 "阿, 怎麼拉不好" "阿, 怎麼這麼難聽", 倒不如花時間繼續練下去. 很多技巧是長期累積來的, 短時間內沒有效果.
7. 時間到, 休息! 改天再捲土重來~!
現在的小學生, 補東補西的, 比老師還忙. 成人的學生有生活壓力, 這點也是沒辦法的.
但是練琴恐怕比上課還重要, 因為只上課不練琴不會進步, 但是拼命練琴但不上課是會進步的 (就算練錯, 熟練度以及反應會變的更好).
到頭來, 可能最有用的方法是, piece-meal 的練習. 肉丸子就是在大學聯考那一年, 一天十分鐘把布魯赫小提琴第一號協奏曲練出來的.
1. 設定目標: 一小節, 幾個音, 某一個技巧, 都可以. 但是不貪心, 就只做一件事
2. 了解練習的方法: 有些地方是特別的左手手指運動, 有些地方是弓法, 要了解技術的本質以及練習的方法
3. 知道要達到的效果: 一定要知道練完成之後的效果是什麼
4. 糾正迴路: 必須要聽, 去感覺, 不斷的依照正確的方法去調整
5. 專心: 專心專心專心, 只要10-15分鐘就好了
6. 要有耐心: 沒有技術是練不成的, 最多就是練不好. 給自己一點鼓勵, 信心跟時間. 在練琴時有時間停下來感嘆 "阿, 怎麼拉不好" "阿, 怎麼這麼難聽", 倒不如花時間繼續練下去. 很多技巧是長期累積來的, 短時間內沒有效果.
7. 時間到, 休息! 改天再捲土重來~!
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成人自學的課程
目前小提琴自學好像成為一種風潮. 對於一些較晚才想學的人, 因為各種原因, 使他們無法長期的跟著老師上課. 有些人可能是經濟因素, 也有時間因素等.
肉丸子想, 這並不是一個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小提琴學習的難點在於
實際上除了3以外, 其他都是可以解決的. 方法倒是滿簡單的.
基本上, 先整理一個系統出來, 告訴學生, 什麼要先練, 什麼後練, 什麼要一起練. 或許可以把一些常看到的曲目的難易度大略的排出來.
再把所有用的到練習集結起來, 比方說, 雙音就是練這個這個, xx弓法就是那個. 並且編排一個 index for cross-referencing.
最 後, 就是用短期訓練的方法, 像是6-7堂課, 每堂4-5小時, 把基本動作, 左手右手的技巧, 以及樂曲練習法全部做完. 其中有部分是教學, 一部份是練習. 每一個動作都有做過, 但是不會熟悉. 基本上是讓肌肉有記憶, 並且讓學生知道如何拉才是對的, 所以可以做自我矯正的動作.
而課堂中需要解釋音準以及如何練琴的方法.
最後當然是讓學生回家練個3-10年, 確實的把所有的技術融會貫通.
可能有人會問, 肉丸子怎麼知道說這些教材有效? 滿簡單的, 技術是死的, 只要複製以及整理很厲害的老師留下來的資料就有了. 而肉丸子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有一些比較難的技術都是自己慢慢練起來的. 自我思考以及糾正是有效的.
當然, 這種做法其實應該不會被接受吧? 因為跟傳統的教學差太多了... 再說, 整理也花太多時間. 像 www.violinmasterclass.com 整理的根本就不夠. 而且, 對於完全沒有學過或是非常初學的人, 效果大概不會很好吧?
肉丸子想, 這並不是一個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小提琴學習的難點在於
- 發展到今天, 完全自學幾乎是不可能了
- 技術的控制是與肌肉有關, 感覺很重要. 這需要時間
- 音樂的部分不可能速成
- 各式各樣技術的練習以及他們的關係有點複雜
- 教材大部分都不會說的很清楚
實際上除了3以外, 其他都是可以解決的. 方法倒是滿簡單的.
基本上, 先整理一個系統出來, 告訴學生, 什麼要先練, 什麼後練, 什麼要一起練. 或許可以把一些常看到的曲目的難易度大略的排出來.
再把所有用的到練習集結起來, 比方說, 雙音就是練這個這個, xx弓法就是那個. 並且編排一個 index for cross-referencing.
最 後, 就是用短期訓練的方法, 像是6-7堂課, 每堂4-5小時, 把基本動作, 左手右手的技巧, 以及樂曲練習法全部做完. 其中有部分是教學, 一部份是練習. 每一個動作都有做過, 但是不會熟悉. 基本上是讓肌肉有記憶, 並且讓學生知道如何拉才是對的, 所以可以做自我矯正的動作.
而課堂中需要解釋音準以及如何練琴的方法.
最後當然是讓學生回家練個3-10年, 確實的把所有的技術融會貫通.
可能有人會問, 肉丸子怎麼知道說這些教材有效? 滿簡單的, 技術是死的, 只要複製以及整理很厲害的老師留下來的資料就有了. 而肉丸子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有一些比較難的技術都是自己慢慢練起來的. 自我思考以及糾正是有效的.
當然, 這種做法其實應該不會被接受吧? 因為跟傳統的教學差太多了... 再說, 整理也花太多時間. 像 www.violinmasterclass.com 整理的根本就不夠. 而且, 對於完全沒有學過或是非常初學的人, 效果大概不會很好吧?
中弓在哪裡?
這個問題好像很笨. 中弓不就是弓中間的地方嗎?
答案倒是有點妙, 因為中弓在哪裡跟問題本身是有關係的.
首先, 先說一般的狀況. 一般來說, 有些譜會寫, 由弓根運到中弓, 或是中間1/3的地方. 那就真的是我們認知的中弓, 也就是以弓毛的中心點為原則.
第二種是運弓的中弓. 也就是說, 在運弓時, 在運到某一點時, 上臂運動會停, 轉為手肘運動的那一點. 而這一點就是手肘與上臂變成一個直角的時候. 因為每個人的手長短不一樣, 所以這個點也不同.
第三種是類似跳弓一類的技巧時, 常說中弓比較好拉. 很多時候, 這裡指的是弓的重量中心點(point of balance). 很接近中弓但是一般比較接近弓根一點.
當然, 我們也可以用差不多法則來看待這件事. 反正是差不多啦.
答案倒是有點妙, 因為中弓在哪裡跟問題本身是有關係的.
首先, 先說一般的狀況. 一般來說, 有些譜會寫, 由弓根運到中弓, 或是中間1/3的地方. 那就真的是我們認知的中弓, 也就是以弓毛的中心點為原則.
第二種是運弓的中弓. 也就是說, 在運弓時, 在運到某一點時, 上臂運動會停, 轉為手肘運動的那一點. 而這一點就是手肘與上臂變成一個直角的時候. 因為每個人的手長短不一樣, 所以這個點也不同.
第三種是類似跳弓一類的技巧時, 常說中弓比較好拉. 很多時候, 這裡指的是弓的重量中心點(point of balance). 很接近中弓但是一般比較接近弓根一點.
當然, 我們也可以用差不多法則來看待這件事. 反正是差不多啦.
Sunday, September 24, 2006
右手拉下弓的長弓時在上半弓會抖的問題 Part II
另一個可能是在下半弓時手肘太高, 而到上半弓時突然下降, 造成在弓上的壓力突然下降, 產生弓不穩定的現象.
這個問題需要先找到每條弦需要的手臂的位置, 並且配合鏡子練習.
找手臂的角度以及高度:
1. 想都不想, 把手握拳, 只把食指伸出, 放到弦上
2. 用食指的左側刮弦
3. 這時手臂的高度就對了
4. 這次拿著弓, 食指也是伸出來
5. 重複 1-3
這個問題需要先找到每條弦需要的手臂的位置, 並且配合鏡子練習.
找手臂的角度以及高度:
1. 想都不想, 把手握拳, 只把食指伸出, 放到弦上
2. 用食指的左側刮弦
3. 這時手臂的高度就對了
4. 這次拿著弓, 食指也是伸出來
5. 重複 1-3
Wednesday, September 20, 2006
暫停一個禮拜
肉丸子要暫停po東西一個禮拜, 希望能把其他的projects先趕完.
現在才發現, 好像也沒有講什麼是pull以及colle. 洞越補越大,留到下次再說吧.
對於有常來看的朋友很抱歉, 下禮拜見了.
現在才發現, 好像也沒有講什麼是pull以及colle. 洞越補越大,留到下次再說吧.
對於有常來看的朋友很抱歉, 下禮拜見了.
Tuesday, September 19, 2006
雙音練習
肉丸子之前有提到說三度雙音不是最基本也不見得是最好開始的雙音練習. 說完了就沒下文. 現在要把這個漏洞補起來.
基本雙音是從拉兩條空弦開始, 要可以注意節奏以及音量. 再來是拉一條空弦, 另一弦按一些音, 再來就是一跟手指固定在一條弦, 其他三跟手指按另一條弦. 再來是八度雙音以及三度雙音的預備練習.
為什麼肉丸子把八度排在三度之前? 八度要考慮把位問題吧? 實際上很簡單, 八度是左手手型的基礎, 第四指亂翹或是手指不排在弦上一條線的人基本上八度大概練的不夠, 而且這對於音準很有幫助. 相對來說, 把位並不重要, 因為低的那個音大概都可以對到第一把位的音, 而第四指的音是對第一指的. 所以有沒有把位的概念不重要, 只要不斷的聽就好了.
當然並不是說三度雙音不重要, 而是開始就是三度的話要對音準比較難. 對於前期手型建立沒有八度有效, 但是對於中後期左手的發展很重要, 尤其是 fingered octaves 以及雙泛音.
基本雙音是從拉兩條空弦開始, 要可以注意節奏以及音量. 再來是拉一條空弦, 另一弦按一些音, 再來就是一跟手指固定在一條弦, 其他三跟手指按另一條弦. 再來是八度雙音以及三度雙音的預備練習.
為什麼肉丸子把八度排在三度之前? 八度要考慮把位問題吧? 實際上很簡單, 八度是左手手型的基礎, 第四指亂翹或是手指不排在弦上一條線的人基本上八度大概練的不夠, 而且這對於音準很有幫助. 相對來說, 把位並不重要, 因為低的那個音大概都可以對到第一把位的音, 而第四指的音是對第一指的. 所以有沒有把位的概念不重要, 只要不斷的聽就好了.
當然並不是說三度雙音不重要, 而是開始就是三度的話要對音準比較難. 對於前期手型建立沒有八度有效, 但是對於中後期左手的發展很重要, 尤其是 fingered octaves 以及雙泛音.
Spiccato 的弓法原理以及換弓
基本理論
Spiccato 的概念是這樣的, 手肘是負責橫向(有時稍微有一點畫弧)的運動, 手(手指+手腕)是負責弓上下彈跳以及一小部分的弓的彈跳產生橫向運動(手指負責).
整隻手臂像一根柱子, 吊了一個鐘擺的感覺, 因為大部分的橫向是手肘. 而弓的彈跳要空間, 所以手肘感覺要比較高, 吊著一個放鬆的手腕.
有 個很細節的問題, 就是手臂明明是橫向運動, 那向下的力量是怎麼來的? 舉個例子, 手上有粒籃球, 若要讓籃球反彈回到原來拿球的高度, 一定要施力往下匝. 但是那種反彈要加一些向下的力, 所以手指必須要給向下的力量, 但是弓彈回來的時候手只要鬆鬆的接受就好了. 整個感覺是在畫弧線. 手指的動作是基本的 colle 動作. (實際上若是上下跳弓的話, 所有的弧線連起來會變成一個橫躺的8).
手 指要給向下的力是因為如果放鬆讓弓下去, 彈回來的高度會比較低. 下一弓的高度就算是同一條弦也會不一樣. 這樣音會不均勻, 如果還要把弓再 "抓回來", 再掉下去, 手滿累的. 而且除了在弓本身的重心的地方, 比較接近弓尖的中弓因為弓的重量不平均, 彈跳回來還需要手指對軌道做一點點修正 . (另外一種完全被動的說法是不需要向下匝著個動作, 不過其他的地方都一樣)
練習法
請到參考 ViolinMasterClass->Right Hand->Spiccato 的部分.
Spiccato的換弦
就每個音要均勻來說, 手臂的大換弦動作是必要的. 因為手臂是要吊著手腕的, 給手腕手指空間來作彈跳. 所以基本的對弦的角度以及高度是要手臂來保持. 這樣每個音才會清楚均勻.
雖 然如此 spiccato 換弦練習還是要遵守最基本的小提琴換弦法則, 就是換弦跟橋走. 純靠手臂突然換過去實際上是技術不穩定的. 開始時是很好的練習, 因為這樣學生才不會想靠手腕換弦 (一般很短的分弓換弦下弓手腕先換, 上弓手腕手臂一起). 就這一點 ViolinMasterClass 沒有交代.
附一張圖可以參考練習spiccato換弦動作
小建議
若是spiccato 還不熟, 可以先從弓的重心點開始練起, 比較慢但是容易穩定也好控制.
練習時, 也要不斷的嘗試不同的速度, 弓毛的角度, 運弓的位置, 弓下去的高度, 以及橫向跟垂直運動的比例. 像是三連音就比較不好拉. 而且可以試著加重音. 再來是混合的弓法, 幾連幾跳這樣.
Disclaimer: Spiccato 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運用法. 就算是專家的意見都不一樣. 像有人是提倡手腕以及手指是被動的(Galamian, Hodge), 也有說是半被動的(Dounis, Fisher). 這裡寫的是肉丸子學的, 對肉丸子來說很適合. 但是並不代表這一定就是每個人都可以用的. 若是有不同意見或是解說有誤, 請不吝留言, 謝謝.
Spiccato 的概念是這樣的, 手肘是負責橫向(有時稍微有一點畫弧)的運動, 手(手指+手腕)是負責弓上下彈跳以及一小部分的弓的彈跳產生橫向運動(手指負責).
整隻手臂像一根柱子, 吊了一個鐘擺的感覺, 因為大部分的橫向是手肘. 而弓的彈跳要空間, 所以手肘感覺要比較高, 吊著一個放鬆的手腕.
有 個很細節的問題, 就是手臂明明是橫向運動, 那向下的力量是怎麼來的? 舉個例子, 手上有粒籃球, 若要讓籃球反彈回到原來拿球的高度, 一定要施力往下匝. 但是那種反彈要加一些向下的力, 所以手指必須要給向下的力量, 但是弓彈回來的時候手只要鬆鬆的接受就好了. 整個感覺是在畫弧線. 手指的動作是基本的 colle 動作. (實際上若是上下跳弓的話, 所有的弧線連起來會變成一個橫躺的8).
手 指要給向下的力是因為如果放鬆讓弓下去, 彈回來的高度會比較低. 下一弓的高度就算是同一條弦也會不一樣. 這樣音會不均勻, 如果還要把弓再 "抓回來", 再掉下去, 手滿累的. 而且除了在弓本身的重心的地方, 比較接近弓尖的中弓因為弓的重量不平均, 彈跳回來還需要手指對軌道做一點點修正 . (另外一種完全被動的說法是不需要向下匝著個動作, 不過其他的地方都一樣)
練習法
請到參考 ViolinMasterClass->Right Hand->Spiccato 的部分.
Spiccato的換弦
就每個音要均勻來說, 手臂的大換弦動作是必要的. 因為手臂是要吊著手腕的, 給手腕手指空間來作彈跳. 所以基本的對弦的角度以及高度是要手臂來保持. 這樣每個音才會清楚均勻.
雖 然如此 spiccato 換弦練習還是要遵守最基本的小提琴換弦法則, 就是換弦跟橋走. 純靠手臂突然換過去實際上是技術不穩定的. 開始時是很好的練習, 因為這樣學生才不會想靠手腕換弦 (一般很短的分弓換弦下弓手腕先換, 上弓手腕手臂一起). 就這一點 ViolinMasterClass 沒有交代.
附一張圖可以參考練習spiccato換弦動作
小建議
若是spiccato 還不熟, 可以先從弓的重心點開始練起, 比較慢但是容易穩定也好控制.
練習時, 也要不斷的嘗試不同的速度, 弓毛的角度, 運弓的位置, 弓下去的高度, 以及橫向跟垂直運動的比例. 像是三連音就比較不好拉. 而且可以試著加重音. 再來是混合的弓法, 幾連幾跳這樣.
Disclaimer: Spiccato 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運用法. 就算是專家的意見都不一樣. 像有人是提倡手腕以及手指是被動的(Galamian, Hodge), 也有說是半被動的(Dounis, Fisher). 這裡寫的是肉丸子學的, 對肉丸子來說很適合. 但是並不代表這一定就是每個人都可以用的. 若是有不同意見或是解說有誤, 請不吝留言, 謝謝.
Monday, September 18, 2006
手中無琴心中有琴練習法試驗一
肉丸子做了一個試驗, 之前只試過 "Dance of the Goblins"的第一頁. 也沒有拉過Ernst的 "螺絲variations". 昨天就把譜子拿來, 讀過幾次, 用手在空中比畫.
今天晚上就來試了, 看看效果好不好. 結過真是驚人阿. 肉丸子可以大概比曲子的速度慢20左右, 偶爾卡一下, 就可以把螺絲的前三段拉完. Bazzini 的曲子幾乎都沒卡到, 就拉完了.
雖然說, 還需要很多的練習才有辦法拉的很好, 但是效果已經出來了.
但是也不是沒有缺點. 需要手指延展以及換把的部分比較不準確, 沒有琴手感確實差了一點. 正在想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p.s."The Last Rose of Summer"是一位愛爾蘭詩人, Thomas Moore, 的作品. 是一首有音樂的詩. Moore 同時是個詩人也是音樂家. 他是 Lord Byron 跟 Shelly 的朋友. 這裡有詩以及midi音樂.
快速音拉的不均勻的問題
肉丸子覺得, 很多時候是這種問題是由兩件事造成的, 一來是左手手指的問題, 二來是左右手配合的問題.
左手手指不均勻
這個問題滿好解決的, 首先, 先找出哪個音在拉快的時候會拉短. 找到後, 就把那個音特別的加長練習, 在慢慢的調回原來的長度, 就好了. 如果是漏掉了音, 這個方法一樣可行.
左右手配合
基本上, 右手必須要拉的平均, 這個節拍器可以幫忙. 但是左右手的 timing 是不一樣的, 所以才有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又可以細分為兩點.
手指落下的時間點一定要比右手先. 所以練習法是
提起落下的時間控制可以用下列的方法練習
基本上的概念是, 左手要先按好, 才拉. 但是, 左手一定要到非換不可的時候才可以動. 而右手就得等到左手ok才可以. 可以試試其他的組合, 包括跨弦以及有換把的.
最後, 跟著節拍器以及使用保留手指也是很重要的.
左手手指不均勻
這個問題滿好解決的, 首先, 先找出哪個音在拉快的時候會拉短. 找到後, 就把那個音特別的加長練習, 在慢慢的調回原來的長度, 就好了. 如果是漏掉了音, 這個方法一樣可行.
左右手配合
基本上, 右手必須要拉的平均, 這個節拍器可以幫忙. 但是左右手的 timing 是不一樣的, 所以才有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又可以細分為兩點.
- 手指落下的時間點與運弓的關係
- 手指提起以及落下的速度與運弓的關係
手指落下的時間點一定要比右手先. 所以練習法是
- 左手按一個音
- 右手拉
- 右手停
- 左手按下一個音
- 右手拉
- 右手停
- 重複 1 - 6
提起落下的時間控制可以用下列的方法練習
基本上的概念是, 左手要先按好, 才拉. 但是, 左手一定要到非換不可的時候才可以動. 而右手就得等到左手ok才可以. 可以試試其他的組合, 包括跨弦以及有換把的.
最後, 跟著節拍器以及使用保留手指也是很重要的.
Saturday, September 16, 2006
練琴練琴練琴
對於 Robert Gerle 兩本大作 "Art of Practicing the Violin" 以及 "Art of Bowing Practice", 肉丸子是十分的佩服的. 老師帶入門, 修行在個人. 這對於小提琴演奏來說, 就是修行就是練琴的方法.
基本上, 老師的角色是幫學生安排一個可用的課程, 解決技術上的疑難雜症, 並且當一個客觀的旁觀者, 給予適當的鼓勵以及意見. 但是一個禮拜只上一堂課的情況下, 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花在練琴. 而對於練琴時所犯的錯誤只能以自我要求來修改. 這是老師幫不上忙的.
不知道是不是習慣的問題, 肉丸子大部分的技術是自己練成的. 老師只要把樂曲的要求說清楚, 就有辦法練成. 肉丸子很會模仿. 這跟天份沒關係, 而是練琴的方法. 要是真的多有天份的話, 現在大概已經很厲害了, 也不會到現在還在解決一些細節上的小東西.
如何練琴可能是很個人的東西. 每個人的時間安排, 程度, 以及能力都不一樣, 很難有一個很好的計畫可以讓每個人都可以進步的很快的. 不過, 肉丸子可以把很多很好的建議列出來, 讓大家參考一下.
時間計畫表:
1. 技術時間
這一段時間是練習音階, 弓法, 柔弦的時間. 有些人會建議固定的順序, 像是 Dorthy DeLay的建議就好像是先音階, 柔弦, 再來才是弓法. 肉丸子個人覺得, 換把練習可能要放在音階前面, 因為音階會用到換把. 而音階當中, 八度, 三度, 六度雙音一定要練. 對於高階的學生, 四個八度以及一條弦拉兩個八度的音階是一定要的. 肉丸子也會把各種手指的獨立運動放進去.
2. 應用技巧時間
這是練練習曲或是樂曲中比較難的段落的時間. 這時, 需要分析到底難的地方是哪裡, 分析分離出來, 再來練習, 比較有效.
3. 樂曲時間
練樂曲, 對於音樂的處理等.
建議:
Gerle 在他的書中也有十大建議:
最後, 肉丸子建議, 最好設立一些自己現在達不到的目標. 這樣可以有動力一直拉下去. 究竟練琴是為了拉喜歡拉的曲子, 而不是為了練琴而練琴. (也可以想說, 我要拉的比xxx好)
基本上, 老師的角色是幫學生安排一個可用的課程, 解決技術上的疑難雜症, 並且當一個客觀的旁觀者, 給予適當的鼓勵以及意見. 但是一個禮拜只上一堂課的情況下, 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花在練琴. 而對於練琴時所犯的錯誤只能以自我要求來修改. 這是老師幫不上忙的.
不知道是不是習慣的問題, 肉丸子大部分的技術是自己練成的. 老師只要把樂曲的要求說清楚, 就有辦法練成. 肉丸子很會模仿. 這跟天份沒關係, 而是練琴的方法. 要是真的多有天份的話, 現在大概已經很厲害了, 也不會到現在還在解決一些細節上的小東西.
如何練琴可能是很個人的東西. 每個人的時間安排, 程度, 以及能力都不一樣, 很難有一個很好的計畫可以讓每個人都可以進步的很快的. 不過, 肉丸子可以把很多很好的建議列出來, 讓大家參考一下.
時間計畫表:
1. 技術時間
這一段時間是練習音階, 弓法, 柔弦的時間. 有些人會建議固定的順序, 像是 Dorthy DeLay的建議就好像是先音階, 柔弦, 再來才是弓法. 肉丸子個人覺得, 換把練習可能要放在音階前面, 因為音階會用到換把. 而音階當中, 八度, 三度, 六度雙音一定要練. 對於高階的學生, 四個八度以及一條弦拉兩個八度的音階是一定要的. 肉丸子也會把各種手指的獨立運動放進去.
2. 應用技巧時間
這是練練習曲或是樂曲中比較難的段落的時間. 這時, 需要分析到底難的地方是哪裡, 分析分離出來, 再來練習, 比較有效.
3. 樂曲時間
練樂曲, 對於音樂的處理等.
建議:
Gerle 在他的書中也有十大建議:
- 要清楚的知道你需要練什麼, 並且要知道原因
- 依照生活的時間表來規劃練琴的時間
- 重複的練習正確的才會有效
- 一條曲子要慢練, 但也要練的比需要的速度快
- 不要只練左手
- 把問題分析出來, 一個一個解決
- 練困難的片段時要前後都練
- 要練習表演 (像是找人來聽, 再不同的地方練琴等等)
- 試著不用琴來練琴
- 不要忽略簡單的片段
最後, 肉丸子建議, 最好設立一些自己現在達不到的目標. 這樣可以有動力一直拉下去. 究竟練琴是為了拉喜歡拉的曲子, 而不是為了練琴而練琴. (也可以想說, 我要拉的比xxx好)
樂理
肉丸子的樂理很爛, 雖然知道樂理是滿重要的. 以前死K樂理都是為了考試, 一但不考就忘光光了.
最近發現, 還是知道多一點好. 只好回去再K一下.
Richard Adam's MusicTheory.Net 很不錯, 有聽力訓練歐.
最近發現, 還是知道多一點好. 只好回去再K一下.
Richard Adam's MusicTheory.Net 很不錯, 有聽力訓練歐.
Friday, September 15, 2006
練琴的進度是非線性成長的
肉丸子大概在5年前在美國的一個小提琴比賽之前, 手受傷, 就沒有再跟老師上課了. (說起來很丟臉, 是電動打太多受傷的, 跟練琴沒關係 =__='') 在那之後, 都是自己教自己.
這5年來, 不斷的想加強自己的技術以及音樂的深度. 老師都有教基本的, 但是那時的技術層面是還ok而已. 要拉真的很難的還有相當的距離. 像是 Paganini Nel Cor Piu Non Mio Sento 或是 Ernst Studies 是遙不可及. 再加上很懶, 一天有3小時是極限了, 有時一個禮拜都練不到3小時.
最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左手的技術突飛猛進. 幾乎沒有拉不動的東西, 只是熟練度的問題. 剛剛就試奏了 Nel Cor Piu Non Mio Sento Variations, 從頭到尾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難的. 就是不夠熟所以快不起來, 而雙泛音的地方需要把譜子重寫. 就證明一件事, 最近的練琴的方向是對的, 而技術需要一點時間來累積, 而且會已非線性成長.
現在反而覺得, 貝多芬很難. 要把他的奏鳴曲以及協奏曲拉好, 實在不容易. 孟德爾頌的協奏曲也很難拉的好. 比起技術, 音樂難多了...
這5年來, 不斷的想加強自己的技術以及音樂的深度. 老師都有教基本的, 但是那時的技術層面是還ok而已. 要拉真的很難的還有相當的距離. 像是 Paganini Nel Cor Piu Non Mio Sento 或是 Ernst Studies 是遙不可及. 再加上很懶, 一天有3小時是極限了, 有時一個禮拜都練不到3小時.
最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左手的技術突飛猛進. 幾乎沒有拉不動的東西, 只是熟練度的問題. 剛剛就試奏了 Nel Cor Piu Non Mio Sento Variations, 從頭到尾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難的. 就是不夠熟所以快不起來, 而雙泛音的地方需要把譜子重寫. 就證明一件事, 最近的練琴的方向是對的, 而技術需要一點時間來累積, 而且會已非線性成長.
現在反而覺得, 貝多芬很難. 要把他的奏鳴曲以及協奏曲拉好, 實在不容易. 孟德爾頌的協奏曲也很難拉的好. 比起技術, 音樂難多了...
換把抖音會斷掉的問題
在美國中提琴協會(American Viola Society)裡的季刊中, Ralph Fielding 寫了一篇 "換把的基礎". 最主要是針對於換把時抖音會斷掉這個問題提出一個解決的練習法. 雖然是寫給中提琴而且譜例也是中音譜記號. 不過練習法可以直接用在小提琴上的.
肉丸子本來是想要把這篇文章翻成中文的, 但是太懶了, 決定相信大家的英文程度. 所以把 LINK po 出來就算了. 若是有人覺得哪裡不清楚或是真的需要翻譯的, 請留comment, 有時間肉丸子會翻成中文.
肉丸子本來是想要把這篇文章翻成中文的, 但是太懶了, 決定相信大家的英文程度. 所以把 LINK po 出來就算了. 若是有人覺得哪裡不清楚或是真的需要翻譯的, 請留comment, 有時間肉丸子會翻成中文.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06
小提琴檢定考試
肉丸子覺得, 台灣真是一個證照文化, 什麼都要證照. 電腦就有幾百種, 英文就有全民, TOEIC 一類的. 小提琴也有, 不過相較之下就好像比較少. 不過,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很多人考就是了.
肉丸子做了一點小研究, 發現台灣好像有四種小提琴的檢定, 分別是
鈴木教學
基本上, 鈴木是其中最特別的. 它包括了教材, 教學法, 以及考試. 而也有特別的考試是給教師的. 小提琴學生考試的部分分10級, 基本上就是10本鈴木課本各挑一條.
前期初等科: Gavotte(Gossec)
初等科: Bourree(Bach)
前期中等科: Concerto in A Minor, 1st mvt(Vivaldi)
中等科: Concerto in G Minor, 1st mvt(Vivaldi)
前期高等科: La Folia(Corelli)
高等科: Concerto in A Minor, Complete(Bach)
第一期研究科: Concerto in D Major, Complete(Mozart)
第二期研究科: 1.”Haffner” Rondo(Mozart) 2.Siciliano(Paradies)
第三期研究科: Chaconne(Vitali) 第四期研究科: Concerto in E Minor Complete (Mendelsshone)
比較有趣的是, 沒有說要不要考音階, 試奏, 樂理, 以及對於曲子的一些相關知識. 甚至是練習曲也沒有.
史坦巴哈
是由台灣音樂藝術協會舉辦的. 看不出來有特別的教材, 但是有公佈考試的內容.
不知道為什麼沒有1-3級, 不過考到 Paganini Caprice no 13 (不過在Paganini Caprices裡面算是簡單的一首) 已經是滿難的. 自選曲的部分十分的靈活, 指定曲的部分就是A+B 或是 A or B. 沒有音階跟音樂知識一類的.
英國皇家音樂院
這個算是最完整也是最複雜的. 有音階, 樂理, 聽力, 有1-8級再加上3級的文憑. 考試的內容以及評分標準都有公佈. 也有一系列考試用本子以及一堆準備教材.
因為很複雜, 只有考試的連結.
每一級有ABC, 各有幾條可以選,
說真的, 考試的曲目實際上算冷門. 有點賊, 因為這樣子他們就可以賣編輯好的樂譜.
維也納音樂教育
有比賽跟考試, 小提琴的部分有選項中挑一條, 音階, 跟視奏.
但是好像沒有樂理跟聽力.
感想
肉丸子對於這幾種有一些不同的感覺. 就鈴木來說, 是以教學法為基礎的, 也教出了很多很優秀的音樂家. 因為沒有去上過他們的教師訓練, 但是就教材的設計來說, 技術性太弱, 也沒有練習曲.
而其他的, 對於音樂教育的完整性來說, 個人是覺得英國皇家的最完整. 有各種的角度, 樂理, 聽音, 音階等等. 但是技術性的要求卻不是最高的. (肉丸子覺得可以再更高一點)
有幾點倒是可以改進的, 像是要求練習曲, 再加上稍微高級一點時, 可以要求要有巴洛克, 古典, 浪漫派, 以及一些現代的樂曲, 各選一首. 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各個時代音樂的不同的要求.
至於對於應不應該考檢定這種比較"哲學性"的問題, 就看個人吧. 奇摩知識+有一篇在討論. 檢定也有缺點, 那就是可能為了檢定而準備, 卻忽視了其他的音樂訓練.
肉丸子做了一點小研究, 發現台灣好像有四種小提琴的檢定, 分別是
- 鈴木教學
- 史坦巴哈
- 英國皇家音樂院
- 維也納音樂教育
鈴木教學
基本上, 鈴木是其中最特別的. 它包括了教材, 教學法, 以及考試. 而也有特別的考試是給教師的. 小提琴學生考試的部分分10級, 基本上就是10本鈴木課本各挑一條.
前期初等科: Gavotte(Gossec)
初等科: Bourree(Bach)
前期中等科: Concerto in A Minor, 1st mvt(Vivaldi)
中等科: Concerto in G Minor, 1st mvt(Vivaldi)
前期高等科: La Folia(Corelli)
高等科: Concerto in A Minor, Complete(Bach)
第一期研究科: Concerto in D Major, Complete(Mozart)
第二期研究科: 1.”Haffner” Rondo(Mozart) 2.Siciliano(Paradies)
第三期研究科: Chaconne(Vitali) 第四期研究科: Concerto in E Minor Complete (Mendelsshone)
比較有趣的是, 沒有說要不要考音階, 試奏, 樂理, 以及對於曲子的一些相關知識. 甚至是練習曲也沒有.
史坦巴哈
是由台灣音樂藝術協會舉辦的. 看不出來有特別的教材, 但是有公佈考試的內容.
| ||||||||||||||||||||||||||||||||||||||||||||||||||||||||
英國皇家音樂院
這個算是最完整也是最複雜的. 有音階, 樂理, 聽力, 有1-8級再加上3級的文憑. 考試的內容以及評分標準都有公佈. 也有一系列考試用本子以及一堆準備教材.
因為很複雜, 只有考試的連結.
每一級有ABC, 各有幾條可以選,
說真的, 考試的曲目實際上算冷門. 有點賊, 因為這樣子他們就可以賣編輯好的樂譜.
維也納音樂教育
有比賽跟考試, 小提琴的部分有選項中挑一條, 音階, 跟視奏.
但是好像沒有樂理跟聽力.
感想
肉丸子對於這幾種有一些不同的感覺. 就鈴木來說, 是以教學法為基礎的, 也教出了很多很優秀的音樂家. 因為沒有去上過他們的教師訓練, 但是就教材的設計來說, 技術性太弱, 也沒有練習曲.
而其他的, 對於音樂教育的完整性來說, 個人是覺得英國皇家的最完整. 有各種的角度, 樂理, 聽音, 音階等等. 但是技術性的要求卻不是最高的. (肉丸子覺得可以再更高一點)
有幾點倒是可以改進的, 像是要求練習曲, 再加上稍微高級一點時, 可以要求要有巴洛克, 古典, 浪漫派, 以及一些現代的樂曲, 各選一首. 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各個時代音樂的不同的要求.
至於對於應不應該考檢定這種比較"哲學性"的問題, 就看個人吧. 奇摩知識+有一篇在討論. 檢定也有缺點, 那就是可能為了檢定而準備, 卻忽視了其他的音樂訓練.
Wednesday, September 13, 2006
右手握弓的基本
之前有借花獻佛一下, 連了別人寫的一篇不錯的握弓的文章.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 文中似乎沒有說為什麼有很多人的右手握弓不自然靈活 (力量的大小跟弓法有關, 但是如果不自然靈活, 就無法在該放鬆的時候放鬆). 一般這是因為右手找不到Balance.
現在除了握弓的方法, 還提供一個可以讓右手的握弓Balance的簡單方法, 再加上一些靈活性練習. 希望有點幫助.
首先, 先找到弓的重心, 把中指以及拇指扣在那個點, 其他的手指的接觸點就是像文章那樣. 這時, 右手應該是覺得弓特別的輕, 而手指也覺得很輕鬆. 試著揮動兩下, 感覺弓是浮在空中的感覺.
下來, 就試試看幾個動作. 請記得要輕鬆的做這些動作. 並且檢查每個動作做完後手指有沒有變型或移位. "抓" 弓的感覺在於手指的接觸點, 不是整隻手. (感謝已故的大師Menuhin, 這其實都是他的東西)
在做完練習後, 試著把右手移回一般的握弓位置, 手指的相對位置不變, 做同樣的動作. 可以把弓跨在琴上或是左手上.
練習一:
1. 把弓拿直, 保持自然的握弓
2. 只用手指把弓往上提
3. 只用手指, 放鬆, 讓弓往下掉
4. 又回到原來的位置, 注意手指的握法不變.
練習二:
1. 把弓立起來, 但是是反的拿
2. 只用手指把弓往上提
3. 只用手指,讓弓往下掉
4. 又回到原來的位置
練習三:
1. 橫向正常的握弓
2. 用手指斜斜的把弓往左上方提 (對於演奏者而言)
3. 又用手指網右下斜斜的放
4. 回到原來姿勢
練習四:
這個動作須要手腕的協助. 基本上的感覺是手指出力而手腕跟著走. 不過手腕也不是完全不需要出力.
1. 橫向握弓
2. 把弓垂直的往上抓
3. 把弓垂直的往下放
4. 回到原來的握弓
練習五:
用練習四 + 練習五讓整隻手掌到手腕的部分畫圓, 順時鐘以及逆時鐘方向都要.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 文中似乎沒有說為什麼有很多人的右手握弓不自然靈活 (力量的大小跟弓法有關, 但是如果不自然靈活, 就無法在該放鬆的時候放鬆). 一般這是因為右手找不到Balance.
現在除了握弓的方法, 還提供一個可以讓右手的握弓Balance的簡單方法, 再加上一些靈活性練習. 希望有點幫助.
首先, 先找到弓的重心, 把中指以及拇指扣在那個點, 其他的手指的接觸點就是像文章那樣. 這時, 右手應該是覺得弓特別的輕, 而手指也覺得很輕鬆. 試著揮動兩下, 感覺弓是浮在空中的感覺.
下來, 就試試看幾個動作. 請記得要輕鬆的做這些動作. 並且檢查每個動作做完後手指有沒有變型或移位. "抓" 弓的感覺在於手指的接觸點, 不是整隻手. (感謝已故的大師Menuhin, 這其實都是他的東西)
在做完練習後, 試著把右手移回一般的握弓位置, 手指的相對位置不變, 做同樣的動作. 可以把弓跨在琴上或是左手上.
練習一:
1. 把弓拿直, 保持自然的握弓
2. 只用手指把弓往上提
3. 只用手指, 放鬆, 讓弓往下掉
4. 又回到原來的位置, 注意手指的握法不變.
練習二:
1. 把弓立起來, 但是是反的拿
2. 只用手指把弓往上提
3. 只用手指,讓弓往下掉
4. 又回到原來的位置
練習三:
1. 橫向正常的握弓
2. 用手指斜斜的把弓往左上方提 (對於演奏者而言)
3. 又用手指網右下斜斜的放
4. 回到原來姿勢
練習四:
這個動作須要手腕的協助. 基本上的感覺是手指出力而手腕跟著走. 不過手腕也不是完全不需要出力.
1. 橫向握弓
2. 把弓垂直的往上抓
3. 把弓垂直的往下放
4. 回到原來的握弓
練習五:
用練習四 + 練習五讓整隻手掌到手腕的部分畫圓, 順時鐘以及逆時鐘方向都要.
Tuesday, September 12, 2006
Heinrich Wilhelm Ernst 的六首 Polyphonic Studies
在大大有名的網站, www.violinmasterclass.com, 裡面的練習曲難度分類中, 將Ernst的六首 Polyphonic Studies分為第10級, 也就是 "小朋友在家裡千萬不要模仿歐, 叔叔有練過的" 難度. 這跟帕格尼尼的"Nel Cor Piu Non Mi Sento" 是同樣等級的. 這六首裡, 其中最有名的是"The Last Rose" variation. 大家可以到連結的youtube網站看一下影片. 還有一首是由舒伯特魔王改編的 "Der Erlkonig" Grand Caprice, 這不屬於六首 studies 裡面, 不過是Ernst的作品裡比較受歡迎的.
Ernst 生於1814年, 在 Raussnitz (現在的捷克吧), 跟大名鼎鼎的姚阿幸同一個老師. 他很厲害, 可以光看帕格尼尼的演奏會就把樂曲背下來, 技術也超下來. (Nel Cor Piu Non Mi Sento的譜子就不是帕格尼尼寫的, 是由Carl Ghur在演奏會中邊聽邊寫的) 他著名的作品有這六首polyphonic studies, 魔王Grand Caprice, 還有一條小提琴協奏曲.
有完整錄完polyphonic studies有 Ricci 跟 Turban. Violin Concerto in F# Minor 錄就有Rosand, Ricci 等.
昨天晚上開始試驗性的拉看看, 發現其實沒有說做不到, 就是要練而已. 基本上左手手指的獨立運動以及延展性要很夠. 肉丸子覺得其實整體的難度比Paganini 24 Caprices 要高.
好, 加油吧肉丸子! 先練一首出來, 最後看能不能一口氣全拉!
Ernst 生於1814年, 在 Raussnitz (現在的捷克吧), 跟大名鼎鼎的姚阿幸同一個老師. 他很厲害, 可以光看帕格尼尼的演奏會就把樂曲背下來, 技術也超下來. (Nel Cor Piu Non Mi Sento的譜子就不是帕格尼尼寫的, 是由Carl Ghur在演奏會中邊聽邊寫的) 他著名的作品有這六首polyphonic studies, 魔王Grand Caprice, 還有一條小提琴協奏曲.
有完整錄完polyphonic studies有 Ricci 跟 Turban. Violin Concerto in F# Minor 錄就有Rosand, Ricci 等.
昨天晚上開始試驗性的拉看看, 發現其實沒有說做不到, 就是要練而已. 基本上左手手指的獨立運動以及延展性要很夠. 肉丸子覺得其實整體的難度比Paganini 24 Caprices 要高.
好, 加油吧肉丸子! 先練一首出來, 最後看能不能一口氣全拉!
Monday, September 11, 2006
另一個台灣之光, 胡乃元(轉載: 學音樂未必要進音樂班)
肉丸子一直都無緣到胡乃元的音樂會中欣賞他的琴藝. 只有從朋友口中輾轉聽來的一些傳言, 像是 "胡乃元聽他調音跟熱身就知道他很厲害了, 都不用拉了" 這一類的. 而肉丸子也只有他錄製的cd(很難找說).
我想對他的介紹就免了. 在台灣學小提琴還不知道胡乃元跟林昭亮是誰, 那也有點遜. 不過還是為了讓大家方便, 有個連結可以看一下.
下面是聯合報的一篇報導, 可以看一看.
{轉載} 胡乃元:學音樂未必要進音樂班
【記者張錦弘∕專訪】
知名小提琴家胡乃元指出,國內許多中小學音樂班競爭很恐怖,家長太積極,反而抹殺孩子學音樂的興趣和樂趣。孩子想學音樂,不見得要進音樂班,但要持續練習,也不應該放棄一般學科,父母應為孩子預留多元發展的後路。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在11日至22日推出「音樂大師班」,旅居美國的胡乃元應邀回台指導北部九所中小學及大學共800名學生。
昨天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台灣的音樂教育太過功利取向,很多孩子把拉琴當功課,把音樂當成升學及賺錢工具。他建議家長,孩子學音樂要適性發展,音樂之路才能走得長久。
胡乃元四歲開始學琴,11歲赴美留學,20年前獲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大賽首獎後揚名國際。他回憶,40年前他剛接觸音樂時,台灣還沒有音樂班。他建議年輕的家長,不要讓孩子整天看電視、玩電動,讓孩子從小多接觸音樂,他們自然會找到興趣。
他舉例,當年他同時學鋼琴、小提琴,後來告訴當醫生的爸爸,他想專攻小提琴,原因之一是他看了伊莉莎白泰勒主演的電影「狂想曲」,劇中泰勒愛上小提琴手,配樂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他覺得超好聽,夢想自己有一天也拉出這麼美的音樂。
胡乃元說,台灣早期沒有好的演奏廳,唱片多是音質不佳的盜版貨,一旦有機會聽到大師級的演奏,無不心生嚮往,想苦練與之看齊。現在台灣的音樂環境好太多,學生可輕易聽到頂尖演奏,但即使有機會面對大師,但音樂對他們的意義已是辛苦多於夢想。
他 觀察台灣一些音樂班,覺得家長太積極,加上升學壓力,讓很多音樂班的競爭激烈到令人覺得很恐怖。例如,有家長為了個人好惡,想盡辦法要音樂班換老師;甚至 到了比賽前一天,還押著孩子上課惡補,無非希望孩子成名,上最好的音樂班,考上最好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找到賺最多錢的工作,卻忘了「音樂家是要為音樂服 務,而非為了薪水工作」。
胡乃元說,學音樂,不見得要進音樂班,當年他留學美國,讀的是一般中小學,上大家上的課、做過化學實驗、解剖過青蛙,過得很快樂,課餘才跟老師學琴,並到耶魯大學參加「大師班」,和大學生及研究生一起玩音樂。
當年和他同輩的台灣孩子還有好幾個「音樂天才」,但因種種因素,只有他和林昭亮在國際嶄露頭角。從長遠看,家長不妨讓孩子多元發展,不要從小就完全放棄一般學科。
不過,若決心要當音樂家,就要勤加練習,練好基本功,挑出自己的毛病,不自滿,永遠保持學習熱忱,必要時還是得留學,除了可開眼界,更能培養獨立精神。
【2005/04/21 聯合報】
Sunday, September 10, 2006
記譜的軟體
電腦記譜軟體比較大的兩家是Finale跟Sibelius. 兩個軟體功能都很強, 也有很多使用者. 其中 Finale 出了一個免費版, 功能比較弱, 叫做 Finale NotePad. 使用者還滿眾多的, 因為大部分該有的功能都有了.
下一個問題是, 有了一個記譜的軟體,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軟體, 而且若要印刷也不方便. 有一個免費軟體, 叫做 CutePDF Writer (PChome的下載點), 它是一個虛擬的印表機. 灌進電腦後, 只要在列印時選擇它當印表機, 印出來的就會是一個通用的 pdf 檔.
p.s. 有一個開放原始碼的叫做 PDFCreator , 功能跟 CutePDF Writer 一樣. 但是之前用的時候, 感覺沒有 CutePDF Writer 那麼好用, 設定比較複雜. 不過肉丸子用過的是很早的版本, 現在說不定已經是功能超強的了.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下一個問題是, 有了一個記譜的軟體,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軟體, 而且若要印刷也不方便. 有一個免費軟體, 叫做 CutePDF Writer (PChome的下載點), 它是一個虛擬的印表機. 灌進電腦後, 只要在列印時選擇它當印表機, 印出來的就會是一個通用的 pdf 檔.
p.s. 有一個開放原始碼的叫做 PDFCreator , 功能跟 CutePDF Writer 一樣. 但是之前用的時候, 感覺沒有 CutePDF Writer 那麼好用, 設定比較複雜. 不過肉丸子用過的是很早的版本, 現在說不定已經是功能超強的了.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好用的語音軟體
有時候, 對於有些人來說, 如果可以讓大名家的演奏慢一點, 讓我們可以聽的清楚一點, 對於學習是有幫助的. 這種概念跟語言學習機一樣, 不過似乎沒有辦法讓演奏慢於20%.
現在有一個免費的sound處理的軟體, 可以對於聲音檔做很多處理, 是滿方便的.
Audacity 是一個公開程式碼的程式. 對於sound editing 是滿好用的. (肉丸子覺得 praat 的功能更強大, 也是公開程式碼. 但是是寫給語言學研究的人用的, 而且介面做的不好)
以下是簡單的說明,
1. 先打開 Audacity, 打開一個mp3或是 wav檔.
2. 選擇一個段落. Ctrl+A 選全段.
3. 到 Effect->Change Tempo...
4. 調整 percentage change 裡面的數字. 正數代表加快, 負數代表變慢. 現在表示這條曲子倍加快了10%左右.
5. 按ok.
這 樣就好啦. 雖然不是即時的, 但是總比沒有好. 肉丸子用過後, 覺得大概慢30%以內都還可以, 但是再慢聲音就開始變的很奇怪. 還有另一項功能叫做 change speed. Change Tempo 是改變速度不改變音高, 但是change speed 是兩個都改. 若是要更慢, 那麼用change speed 可能會好一點.
現在有一個免費的sound處理的軟體, 可以對於聲音檔做很多處理, 是滿方便的.
Audacity 是一個公開程式碼的程式. 對於sound editing 是滿好用的. (肉丸子覺得 praat 的功能更強大, 也是公開程式碼. 但是是寫給語言學研究的人用的, 而且介面做的不好)
以下是簡單的說明,
1. 先打開 Audacity, 打開一個mp3或是 wav檔.
2. 選擇一個段落. Ctrl+A 選全段.
3. 到 Effect->Change Tempo...
4. 調整 percentage change 裡面的數字. 正數代表加快, 負數代表變慢. 現在表示這條曲子倍加快了10%左右.
5. 按ok.
這 樣就好啦. 雖然不是即時的, 但是總比沒有好. 肉丸子用過後, 覺得大概慢30%以內都還可以, 但是再慢聲音就開始變的很奇怪. 還有另一項功能叫做 change speed. Change Tempo 是改變速度不改變音高, 但是change speed 是兩個都改. 若是要更慢, 那麼用change speed 可能會好一點.
小孩很厲害
如果大家有機會看到這本 "Teaching Genius: Dorothy DeLay and the Making of a Musician", 大概會注意到, 哇賽, 天才小孩怎麼這麼多?
實際上台灣的小朋友利害的很多, 拉的很好的非常多. 這由一些比賽就可以看出來的. 但是那些小天才後來都到哪裡去了? 肉丸子搞不懂.
下列是各國很厲害的小孩子的錄影:
最後一個女生, 大家如果有看過林耀基教授的教學錄影, 應該就會認得吧. 聽說她7歲時就很棒了.
實際上台灣的小朋友利害的很多, 拉的很好的非常多. 這由一些比賽就可以看出來的. 但是那些小天才後來都到哪裡去了? 肉丸子搞不懂.
下列是各國很厲害的小孩子的錄影:
最後一個女生, 大家如果有看過林耀基教授的教學錄影, 應該就會認得吧. 聽說她7歲時就很棒了.
Saturday, September 09, 2006
握弓--人家寫的
在來去音樂網裡面看到的. 這篇文章寫的不錯, 圖文並茂.
這篇文章 fiddler 有解釋各根手指的位置以及用處. 例如
三 小指
右手的握弓中,如果我們說中指與大拇指是一組的,那小指和食指理所當然也是一組的,因為小指與食指的配合度需求最大,因為小指功用為抬弓。
那小指要如何放呢?弓左右平放弓毛向下時,小指彎曲,指尖放於弓的正上偏內側位置。小指與食指的力量要隨時平衡,初學者於運弓時小指切勿離弓。
小指與無名指不能太靠近也不能離太遠。如果小指離無名指太近,將導致小指於弓根時無法安穩放於弓桿而脫離。小指若離無名指太遠,將導致小指變直而無法彈性運用。
全文請參考連結.
p.s. www.violinmasterclass.com 也有很好的video. 不過有一點點不一樣.
這篇文章 fiddler 有解釋各根手指的位置以及用處. 例如
三 小指
右手的握弓中,如果我們說中指與大拇指是一組的,那小指和食指理所當然也是一組的,因為小指與食指的配合度需求最大,因為小指功用為抬弓。
那小指要如何放呢?弓左右平放弓毛向下時,小指彎曲,指尖放於弓的正上偏內側位置。小指與食指的力量要隨時平衡,初學者於運弓時小指切勿離弓。
小指與無名指不能太靠近也不能離太遠。如果小指離無名指太近,將導致小指於弓根時無法安穩放於弓桿而脫離。小指若離無名指太遠,將導致小指變直而無法彈性運用。
全文請參考連結.
p.s. www.violinmasterclass.com 也有很好的video. 不過有一點點不一樣.
手指敲敲打打
有些人再會議室等人時, 會用手指敲桌子. 有人在餐廳吃飯時, 服務生倒茶的時候, 也會用手指敲幾下桌子. 現在最常見到的, 就是抓著電腦滑鼠按左鍵啦.
這 三件事有什麼共同點? 共同點在於, 真正 "動" (或是發力的地方) 是由手指指尖算來第三個關節而來 (各位可以試驗看看). 而小提琴基礎的按弦動作就是這樣. 之前有所謂的手肘發力一派的, 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 一根手指下, 兩手指上, 那到底要如何用手肘做到? 結果就是手指根關節派贏了!
有看過很多人的左手手指不斷的伸長縮回, 就是沒有把換弦靠手肘, 按弦靠指根關節的動作做好.
可以從敲打練習開始. 傳說中, 帕格尼尼跟Locatelli 拉琴按弦都是像鐵鎚一般敲打著指板. 現在是已經不做這樣的事了(大概), 但是基礎的敲打練習可以幫助手指較弱的人加強手指的力量. 就當作是玩暗黑破壞神好了, 拼命的點點點點手指.
有兩種練習法, 一種是每根手指都放鬆放開, 而只用其中1-4隻手指敲打. 第二種是把其中不用的手指按下, 只讓其中幾根手指動作. 第二種練法比較難, 但是可以順便練手型以及手指獨立運動.
這 三件事有什麼共同點? 共同點在於, 真正 "動" (或是發力的地方) 是由手指指尖算來第三個關節而來 (各位可以試驗看看). 而小提琴基礎的按弦動作就是這樣. 之前有所謂的手肘發力一派的, 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 一根手指下, 兩手指上, 那到底要如何用手肘做到? 結果就是手指根關節派贏了!
有看過很多人的左手手指不斷的伸長縮回, 就是沒有把換弦靠手肘, 按弦靠指根關節的動作做好.
可以從敲打練習開始. 傳說中, 帕格尼尼跟Locatelli 拉琴按弦都是像鐵鎚一般敲打著指板. 現在是已經不做這樣的事了(大概), 但是基礎的敲打練習可以幫助手指較弱的人加強手指的力量. 就當作是玩暗黑破壞神好了, 拼命的點點點點手指.
有兩種練習法, 一種是每根手指都放鬆放開, 而只用其中1-4隻手指敲打. 第二種是把其中不用的手指按下, 只讓其中幾根手指動作. 第二種練法比較難, 但是可以順便練手型以及手指獨立運動.
Friday, September 08, 2006
邊睡邊練琴 (左手 Only)
肉丸子是個超級大懶人 (為什麼外號叫肉丸子的原因已經是呼之欲出了). 絞盡腦汁要發展出最不累的練琴法. 實際上, 因為現代人忙, 到家要練琴已經是筋疲力盡了, 根本就提不起精神努力的練琴. 所以這種練琴法是十分符合現代的需要.
所以肉丸子前一陣子就發展一套練琴法, 叫做邊睡邊練法. 方法如下.
首 先, 全身都很鬆, 坐在椅子上, 但是左右手不可以靠著東西 (因為會影響技術), 把譜子準備好, 放在譜架上. 右手用最小力的力量拉琴, 大概是 pp 的音量. 左手用最少力的力量按弦, 柔弦的話不要用快而小的柔弦 (或乾脆不柔). 在練習時, 要注意音準, 指法, tempo 要穩定.
這好像跟一般練琴法沒有太大的不一樣阿? 嘿嘿嘿, 實際上是練習用的譜子要選擇.
肉丸子最主要是練左手, 所以選擇了 Schradieck "School of Technique"以及 Sevcik Op1 為練習譜. 基本上, 就是挑一段練習, 不斷的重複, 讓左手手指練到看著譜自己就會跑的境界.
一 開始可能會 "卡"一下, 可以由慢到快. 但是過一陣子就會慢慢習慣了. 對於比較難的技巧, 可能一次就選一小段來練. 稍微熟悉一點的, 可以練大段一點. 右手基本上就是拉連弓, 怎麼連也不重要. 音要準, 要練正確的, 把剩下的精神放在聽音準以及對於左手手指微調的狀態.
這個效果相當不錯. 但是肉丸子建議, 不要把這種練習當常態性的, 也最好不要選曲子來練. 因為對於音樂的表現以及右手的技術有影響. 但是可以在很累的時候, 讓自己的左手技術進步一點, 也不錯.
所以肉丸子前一陣子就發展一套練琴法, 叫做邊睡邊練法. 方法如下.
首 先, 全身都很鬆, 坐在椅子上, 但是左右手不可以靠著東西 (因為會影響技術), 把譜子準備好, 放在譜架上. 右手用最小力的力量拉琴, 大概是 pp 的音量. 左手用最少力的力量按弦, 柔弦的話不要用快而小的柔弦 (或乾脆不柔). 在練習時, 要注意音準, 指法, tempo 要穩定.
這好像跟一般練琴法沒有太大的不一樣阿? 嘿嘿嘿, 實際上是練習用的譜子要選擇.
肉丸子最主要是練左手, 所以選擇了 Schradieck "School of Technique"以及 Sevcik Op1 為練習譜. 基本上, 就是挑一段練習, 不斷的重複, 讓左手手指練到看著譜自己就會跑的境界.
一 開始可能會 "卡"一下, 可以由慢到快. 但是過一陣子就會慢慢習慣了. 對於比較難的技巧, 可能一次就選一小段來練. 稍微熟悉一點的, 可以練大段一點. 右手基本上就是拉連弓, 怎麼連也不重要. 音要準, 要練正確的, 把剩下的精神放在聽音準以及對於左手手指微調的狀態.
這個效果相當不錯. 但是肉丸子建議, 不要把這種練習當常態性的, 也最好不要選曲子來練. 因為對於音樂的表現以及右手的技術有影響. 但是可以在很累的時候, 讓自己的左手技術進步一點, 也不錯.
不用琴的練琴法
傳說裡, 超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對於他的技術以及練琴法, 在他年輕的時候, 絕對不公開. 就好像一個魔術師不會把他的魔術技巧公佈出來一樣.
有一天, 他到了一個旅館住宿. 有一個人, 就偷偷的跑到帕格尼尼的房門口, 想要偷聽他的練琴法. 結果那個人, 聽了老半天, 什麼聲音都沒有. 就很失望的走了.
另一個故事是, Menuhin的老師, George Enesco, 跟朋友坐在車上要去一個地方. Enesco 就眼睛呆滯, 左手手指不斷的移動, 嘴裡念念有詞. 過了一陣子, 突然說 "阿, 音不準".
這兩位大師, 用的都是不用琴的練習法.
這 個基本原理實際上是滿簡單的. 在我們拉琴時, 無論是做什麼動作, 不管是按弦, 換把, 漸強, 拉跳弓, 我們身體的各個肌肉都有感覺. 不用琴的練習法, 就是把一條曲子, 在腦子裡重現, 耳朵聽到了音, 左手有配合著按弦換把柔弦的感覺, 右手有持弓拉琴的感覺. 而每按一個音, 指尖就有按到弦一樣的感覺. 就好像是拉著一把不存在的琴一般 (在別人眼裡大概比較接近瘋子吧) 的練琴. 實際上連手都不必舉起來, 就是在做想像練琴的同時, 身體有關的部位都有 "在拉琴" 的感覺就可以了.
這種練習法, 十分的好用. 不管是在哪裡都可以用, 而且效果不錯. 肉丸子曾經試過, 準確率差了一點, 比如在不同的琴, 指距是不同的. 但是很快的就可以拉的不錯, 而對於體力上的損耗比較小. 在捷運上也可以練.
好像在哪裡看過一個故事, 裡面是說一個住院的田徑選手, 不斷的在腦海裡反覆的"練習". 出院後居然還進步了. 這是一個相同的例子吧. (這是不是 喚醒你心中的巨人 裡面來的阿?)
有一天, 他到了一個旅館住宿. 有一個人, 就偷偷的跑到帕格尼尼的房門口, 想要偷聽他的練琴法. 結果那個人, 聽了老半天, 什麼聲音都沒有. 就很失望的走了.
另一個故事是, Menuhin的老師, George Enesco, 跟朋友坐在車上要去一個地方. Enesco 就眼睛呆滯, 左手手指不斷的移動, 嘴裡念念有詞. 過了一陣子, 突然說 "阿, 音不準".
這兩位大師, 用的都是不用琴的練習法.
這 個基本原理實際上是滿簡單的. 在我們拉琴時, 無論是做什麼動作, 不管是按弦, 換把, 漸強, 拉跳弓, 我們身體的各個肌肉都有感覺. 不用琴的練習法, 就是把一條曲子, 在腦子裡重現, 耳朵聽到了音, 左手有配合著按弦換把柔弦的感覺, 右手有持弓拉琴的感覺. 而每按一個音, 指尖就有按到弦一樣的感覺. 就好像是拉著一把不存在的琴一般 (在別人眼裡大概比較接近瘋子吧) 的練琴. 實際上連手都不必舉起來, 就是在做想像練琴的同時, 身體有關的部位都有 "在拉琴" 的感覺就可以了.
這種練習法, 十分的好用. 不管是在哪裡都可以用, 而且效果不錯. 肉丸子曾經試過, 準確率差了一點, 比如在不同的琴, 指距是不同的. 但是很快的就可以拉的不錯, 而對於體力上的損耗比較小. 在捷運上也可以練.
好像在哪裡看過一個故事, 裡面是說一個住院的田徑選手, 不斷的在腦海裡反覆的"練習". 出院後居然還進步了. 這是一個相同的例子吧. (這是不是 喚醒你心中的巨人 裡面來的阿?)
Thursday, September 07, 2006
右手拉下弓的長弓時在上半弓會抖的問題
肉丸子以前有碰到過這個問題, 是用一個方法解決的. 但是並不知道是不是所有類似的問題都是可以這樣做. 寫出來讓大家參考看看. 有用最好, 沒用就可能是其他的問題.
一般是因為不了解食指的力量在接近弓尖的地方要比大力, 大拇指要多用力, 接近弓跟則反之.
練法:
在拉全弓慢弓下弓時, 在下半弓時把右手食指輕輕抬起, 用不影響音色的力量拉琴, 到快到要抖動之前的部位 (接近中弓), 再把食指放下. 弓應該就立刻會穩住. 可以試著調整食指的力量.
肉丸子以為這是自己發明的方法, 但是在 Carl Flesch's Art of Violin Playing Book 1 裡面就有提到, 肉丸子晚了至少一百年...
一般是因為不了解食指的力量在接近弓尖的地方要比大力, 大拇指要多用力, 接近弓跟則反之.
練法:
在拉全弓慢弓下弓時, 在下半弓時把右手食指輕輕抬起, 用不影響音色的力量拉琴, 到快到要抖動之前的部位 (接近中弓), 再把食指放下. 弓應該就立刻會穩住. 可以試著調整食指的力量.
肉丸子以為這是自己發明的方法, 但是在 Carl Flesch's Art of Violin Playing Book 1 裡面就有提到, 肉丸子晚了至少一百年...
左手手指按弦所用的指壓
左手手指要用多少力量是一個滿重要的問題. 實際上在小提琴發展的歷史上, 好像也有滿多爭議的 (加上手指要提多高, 要下多重這一類的問題. 請參考 Neumann's Violin Left Hand Technique: A Survey of Related Literature).
不過, 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比較沒有爭議性了, 大部分都是以發音效果以及省力為出發點來作為基礎. 簡單來說, 在不影響發音效果的前提下, 用最少力的方法按弦.
但是到底要如何知道需要多少力氣? 每個人手指的力氣有大有小, 每一指的力量又不一樣, 沒辦法用一個簡單的數字來表達. 不過倒有方法來找出每個人左手手指應該用多少力量按弦.
方法:
1. 先找一個把位跟一條弦 , 用第一指輕輕的按一個音, 差不多是泛音的指壓
2. 右手拉長弓, 先從 p 的強度開始
3. 左手手指漸漸的用力, 一直到把弦完全按到指板上
4. 左手手指再漸漸的放輕, 直到回到泛音的指壓
5. 在這個過程中, 應該在弦沒有完全按死在指板之前, 有一個指壓會讓弦在指底下停止震動, 並且拉出來的聲音是紮實好聽的.
6. 重複步驟 1-5, 直到能大概掌握到那個壓力為止. 然後是把手指抬起來, 試著落下時會輕鬆的到達那個壓力.
7. 換一跟手指, 重複 1-6
8. 換一個把位或是弦, 重複 1-7
大小聲也會影響手指的壓力, 所以從 p 開始, 慢慢的拉到 ff 的強度. 不過這個的影響似乎比較小.
不過, 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比較沒有爭議性了, 大部分都是以發音效果以及省力為出發點來作為基礎. 簡單來說, 在不影響發音效果的前提下, 用最少力的方法按弦.
但是到底要如何知道需要多少力氣? 每個人手指的力氣有大有小, 每一指的力量又不一樣, 沒辦法用一個簡單的數字來表達. 不過倒有方法來找出每個人左手手指應該用多少力量按弦.
方法:
1. 先找一個把位跟一條弦 , 用第一指輕輕的按一個音, 差不多是泛音的指壓
2. 右手拉長弓, 先從 p 的強度開始
3. 左手手指漸漸的用力, 一直到把弦完全按到指板上
4. 左手手指再漸漸的放輕, 直到回到泛音的指壓
5. 在這個過程中, 應該在弦沒有完全按死在指板之前, 有一個指壓會讓弦在指底下停止震動, 並且拉出來的聲音是紮實好聽的.
6. 重複步驟 1-5, 直到能大概掌握到那個壓力為止. 然後是把手指抬起來, 試著落下時會輕鬆的到達那個壓力.
7. 換一跟手指, 重複 1-6
8. 換一個把位或是弦, 重複 1-7
大小聲也會影響手指的壓力, 所以從 p 開始, 慢慢的拉到 ff 的強度. 不過這個的影響似乎比較小.
Wednesday, September 06, 2006
很棒的小提琴家 (還活著的)
有太多棒的小提琴家了! 雖然說, 像Jacha Heifetz, David Oistrakh, Yehudi Menuhin, Nathan Milstein, Isaac Stern, Lenoid Kogan 這些老一輩的超級小提琴家, 都已經走了, 不過我們還有很多很好的小提琴家 (感謝老天爺).
肉丸子列出一些個人認為比較特別的
Gidon Kremer, 台灣也很有名, Oistrakh 的學生: 他的探戈
Vadim Repin,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他的師兄弟, Maxim Vengerov: 他的 Carnival of Venice
Gilles Apap, 很特別的小提琴家: 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的 cadenza
還有很多小提琴家的連結
最後, 這是一定要的!
海飛茲
拉起來像海飛茲
超級馬利歐小提琴小品
肉丸子列出一些個人認為比較特別的
Gidon Kremer, 台灣也很有名, Oistrakh 的學生: 他的探戈
Vadim Repin,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他的師兄弟, Maxim Vengerov: 他的 Carnival of Venice
Gilles Apap, 很特別的小提琴家: 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的 cadenza
還有很多小提琴家的連結
最後, 這是一定要的!
海飛茲
拉起來像海飛茲
超級馬利歐小提琴小品
左右手的配合的練習
林耀基教授說過, 拉琴難就難在一個"換"字. 換把, 換弦 etc. 不過若是兩手都在換, 那就更難了.
葛拉米安一般是把大部分 的技術歸類於左右手的配合. 在他與Frederick Neumann合著的 "Comtemporary Violin Techniques"裡面, 基本上就是有兩大本的各式各樣的音階, 再加上很多弓法以及節奏, 在每一種音階裡都有建議可以配合的弓法節奏. 而他建議的音階練法大概是這樣:
1. 先用節拍器定一個慢速的拍子, 一條音階由一弓一個音慢慢拉起, 注意音準以及換弦換把
2. 再來, 就保持一樣的 tempo, 但是是半拍一個音.
3. 再來是三分音, 再來是 1/4 拍... 直到大概是8個音一拍
4. 在這中間, 有分弓, 兩個音一弓, 三個音一弓等不同的弓法
5. 回到慢速, 開始由不同的弓法練習開始, 像是跳弓, 垂弓, 頓弓等等
但是音階比較無聊, 所以這時候各式各樣的練習曲就有幫助了.
初級: 賽夫西克 op 1 book 1, 最後一條練習曲. 凱薩練習曲 第一條
中極: 克羅采練習曲第二條, Schradieck School of Techniques 第三冊
高級: 葛拉米安的練習, 或是像帕格尼尼的無窮動也可以
葛拉米安一般是把大部分 的技術歸類於左右手的配合. 在他與Frederick Neumann合著的 "Comtemporary Violin Techniques"裡面, 基本上就是有兩大本的各式各樣的音階, 再加上很多弓法以及節奏, 在每一種音階裡都有建議可以配合的弓法節奏. 而他建議的音階練法大概是這樣:
1. 先用節拍器定一個慢速的拍子, 一條音階由一弓一個音慢慢拉起, 注意音準以及換弦換把
2. 再來, 就保持一樣的 tempo, 但是是半拍一個音.
3. 再來是三分音, 再來是 1/4 拍... 直到大概是8個音一拍
4. 在這中間, 有分弓, 兩個音一弓, 三個音一弓等不同的弓法
5. 回到慢速, 開始由不同的弓法練習開始, 像是跳弓, 垂弓, 頓弓等等
但是音階比較無聊, 所以這時候各式各樣的練習曲就有幫助了.
初級: 賽夫西克 op 1 book 1, 最後一條練習曲. 凱薩練習曲 第一條
中極: 克羅采練習曲第二條, Schradieck School of Techniques 第三冊
高級: 葛拉米安的練習, 或是像帕格尼尼的無窮動也可以
Tuesday, September 05, 2006
回應 Mason 對"烈火論壇上的建議" 的回應
肉丸子對於教學法不同沒有什麼意見. Mason 有自己教學的腳步以及方式, 那很好. 尤其若是從心理學為出發點, 那是非常好的. 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不會有教學法的爭執.
在 烈火的論壇裡面, 某些 Mason 的建議, 在技術面上, 有些問題. Mason 在他的部落格中, 回應了肉丸子對於他的建議的挑剔. 因為他的回應滿長的, 肉丸子只會回應比較技術面的東西以及一些相關的回應. (粗體字是 從Mason的部落格copy過來的)
肉 丸子同意這個觀察, 但是這個解決方法就有點十分的... 不清不楚. 實際上站長在這裡有三個不同的問題, 跟操作複雜以及有沒有開放的想像力沒有太大的關係. 基本上是按弦離弦的方式錯誤, 更精確的來說是左手按弦離弦使用的關節使用錯誤. 另一個是左手的型有點偏差, 旋轉的角度讓所有的手指離弦太遠, 這對於小指特別的不利, 因為一般小指就已經比其他手指短. 最後是離弦的距離的訓練. 具肉丸子所知, 至少100多年前的賽夫西克就有一套系統做這種訓練. 陳藍谷教授的著作也有提到相關的資訊.
關 於開放的想像力指的是學習小提琴和演奏小提琴的前提,並不是針對這個技巧。我認為只要把小指抬到弦上,左手的手型角度自然就會調整成正確的樣子,因為不變 成正確的樣子,小指就無法放在弦上,各位可以試試看,也許有些例外是我沒有發現的情況,可以提醒我,我在這裡是點出一個方向,利用有系統的練習方法會更 好。
阿, 有關於想像力那一段肉丸子誤會了. 不好意思.
把小指放在離弦近的地方, 確實會解決一部分的問題. 不過是應該擺在哪裡呢? :) Mason 後來的回應是在弦上. 對於技術性上的回應, 不夠清楚.
其他的問題仍然存在. 原來的回應過於簡單, 模糊, 不精確. 對於練習法沒有敘述. 後來的仍然是沒有系統.
這 幾乎是完全不對的. 基本上不同的弓法需要不同的力量. 比方說, 在弓根的地方拉慢速的跳弓, 因為大部分的動作是由手指運動來完成, 用"摸"的力量根本做不到. 握弓的基本是要平衡, 手指有彈性以及靈活度, 而感覺上是用足夠的力量抓著弓, 但不可以用過多的力量.
我 同意 真正的拿弓狀態手是需要隨時調整力氣,但是對於林醫師目前的拿弓方式,我認為很明顯小指用力頂著弓,無名指用力抓著弓,這是一種過度緊張的狀態,我認為需 先練習完全的放鬆,才能夠學習如何使用力氣,所以才說先用「摸」的方式拿著弓,所以直接告訴學生太複雜的用力情形,學生會無法吸收,需要一步一步來進行調 整。所以這裡的回答我指的是階段性的練習。
教學法.
第一句是有問題的. 基本上葛拉米安在下弓換上弓的 "out" 以及上弓換下弓時的 "in" 幾乎都是手指動作. 運弓的直與否根手指運動很有關係. 若無法有效的抓到弓, 會有一些問題.
運弓的手指動作,主要是換上下弓時的動作,但是運弓的角度主要是控制在手腕上,我認為初學的學生會想要將弓抓緊是因為,覺得要將弓抓緊弓才不會拉歪,所以我才會做上面的解釋。
肉 丸子其實說的東西其實不是很新. 葛拉米安的 "小提琴演奏以及教學原則" 可以解釋的比肉丸子好的多了. 特別是手指運動跟手腕的關係. 用 "in" 跟 "out" 是一個例子, 因為這包括弓軌的控制, 手指握弓的力氣, 手指的運動, 以及手臂的運動. 手腕是被動的.
手 腕的運動應該是垂直, 這是正確的. 右手在握弓時往食指的方向側過去(slanting)這也是對的. 右手重心的在食指就有點問題. 現在的問題實際上是出在, 到底 Mason 握弓是老蘇俄派, 特點就是右手的食指接觸弓的地方是第三結 (由指尖算起), 還是一般現在比較常看到的, 是在第二結? 根據烈火站長的錄影, 他是第二指結觸碰弓. 而 Mason 對於此事無意見, 所以肉丸子大膽的假設他用的是現代一點的握弓法.
現在的運弓是建立在 '拉' 這個觀念. 右手像是有反方向的力道在阻撓, 要拉. 所以右手重心上下弓會稍稍有點不一樣.
看海菲茲或是柯剛的錄影對於這個話題一點用都沒有. 基本上是不一樣的握法.
因 為林醫師目前的狀況右手小指與無名指使用過多,所以我覺得可以利用矯枉過正的方式,先讓重心放在食指,這樣可以強迫不使用小指和無名指,等到習慣將重心放 在前面的地方,再改回重心放在中指並不會很困難。另外我認為弓桿先使用食指的第三結(老蘇俄派),會比較容易先將重心放在前面,所以可以參考海飛茲和柯崗 的影片。
握 弓不同, 運弓方法會有少許的不一樣. 像大拇指的位置以及彎曲度還有控制會不同. 並不是說哪種握弓法好, 而是不同的握弓法會有不同右手手指的動作. 也會影響右手的技術. 選擇合適或是最能掌控的就好. 但為了練習握弓運弓而使用不一樣的握法, 這有幫助嗎? 當然, 如果他決定就使用舊蘇俄派的握法, 就會有幫助.
李宗泰先生後來問說, 這是他自己練起來的, 沒有問自己的老師, 這樣是對的嗎. 肉丸子認為李先生應該去問老師, 因為這與個人的手型以及肌肉有關, 光是看錄影很不準. 就錄影上看來似乎有點用力過度. 但說不定李先生的左手是很放鬆的.
如果去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yexrDPEfDRw
就會發現, 海菲茲不會縮小指頭. 但是他在下來要用小指的話, 小指會伸比較直, 準備要按下來的音. 但是如果不打算用的話,他手指會放鬆抬的比較高.
李宗泰先生的手指是還有點僵硬,但是手指伸直是一個必要的手型,我的意思是說,其實也有其他烈火鍾愛的朋友可以練得起來,並不是要拉得像海飛茲那麼好才可以學會的技巧,所以大家不要覺得是那麼困難,我是希望能鼓勵大家朝這個方向努力。
手 指伸直不是必要手型. 伸長但是微微的拱起才是. 肉丸子找到這個慢動作影片就是要講解這一點, 並且指出放鬆的手型. 但是因為不知道李先生手的實際狀況, 或許他看起來僵硬但是他很放鬆. 這要現場看才知道, 所以李先生最好去問他的老師. 曾經有人說柯剛拉琴很看起來很緊張, 但是聽起來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們知道如果他是真的"緊張" 他是不可能拉的那麼好. 光看是不準的.
肉丸子給影片是希望能傳達一些通用的原理. 像是海非茲的手型保持的很好, 有準備手指, 有在不需要用小指時放鬆的習慣. 而不是說, 看, 就是那樣, 學他. 就像海非茲自己說過的, 不要模仿我, 你不是我.
要把第四指壓低, 練巴哈無伴奏可能是最沒效率的方法. 在演奏快速音群, 換弦, 換把, 都要注意. 實際上應該是依照八度手型的概念為出發點來練習.
音 準就好像絲絲有兩種一樣, 最基本的音準也有兩種 (請注意基本兩個字). 一種是單線性旋律用的, 另一種是合弦用的, 像是三度六度雙音會特別明顯. 舉個例子, 巴哈無伴奏開頭的第一組音 G-D-B降-G, 要聽起來對, B降要比拉單音時高一點點. 這個大家可以去試試看. 各種音準有不同的練法.
不知道 Mason有沒有注意到, 巴哈無伴奏夏康舞曲那一段嚴格來說不是和絃 (chord), 而是屬於複曲調的(polyphonic)的音樂. (Polyphonic 的特點就是同時有幾個聲部同時進行)
我 認為只要練習同時按四指的合弦練習就可以幫助手型建立,練習八度音也是一種方式,因為前面好像有人提到巴哈的夏康舞曲,因此我很鼓勵大家能夠挑戰自己喜歡 的曲子,當練習有興趣的音樂的時候,我覺得學生會願意更主動的練習,雖然它可能有點過難,但是我相信在找合弦的過程中,手指是會有一些新的體會,所以我在 這裡注重的是手指的按弦經驗,音準方面可以不用這麼要求。我知道它是複曲調的音樂,我的重點是只要有4個指頭同時按弦的樂段就可以。
Mason說"巴 哈無伴奏是練習合弦和音準最好的練習之一", 但是又說先不管音準, 現在肉丸子不太確定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提琴的技術在音準 (大部分). 或許是教學法的問題, 不過練習巴哈無伴奏仍然是一個沒有效率的方法, 原因已經說過了, 不再重複. 八度或是perfect 4th的練習不是肉丸子提出來的, 這種練法已經存在很久了.
Chords 也有 Chords 的練法.
肉丸子解決過類似的問題. 這有點複雜, 牽扯到滿多右手的問題. 但是滿確定那句 "表示拿弓的時候太用力"是不對的. 因為是在拉慢的下弓, 在中弓處開始抖動. 因為弓在那一點彈性最好, 一般來說是弓壓不對的關係. 最好去問老師怎麼做, 變數有點多.。
這裡是我和肉丸子判斷不同,我認為是用力拿弓與歪的運弓造成抖動,我覺得只要放鬆不去抓弓,就算弓歪掉也不會有抖動現象,先練習放鬆不會有抖動現象,再練習加上力氣也不會有抖動現象。我的原則是一定要先完全的放鬆,在來學習用力,用的力氣才會對。
教學法.
不過肉丸子覺得變數太多, 還是要請蔡小姐去請教她的老師來做判斷. 實際上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讓蔡小姐直接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這有可能會掩蓋住其他的問題, 有害無益. 所以不提出來. 拉琴不是很單純的放鬆, 而是不需用力時要放鬆, 該用力時就要用力.
練跳弓(spiccato)可能是這裡面最糟的建議. 接受建議的是一位初學者. 對於一個握弓都還未完全穩定的人來說, 練習跳弓是滿可怕的一件事. 一不小心, 會練成整隻手臂抓著弓跳, 那就很糟糕了.
當 然不能讓學生整隻手臂抓著弓跳,比較慢的跳弓(Spiccato)可以去體會弓的彈性,要是抓緊的話弓就會跳不起來,在教的時候要強調讓弓自己跳起來,而 不是用手把它抓起來,並且利用比較靠近上弓的部分練習,可以避免整隻手臂抓的弓跳。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可以輔助手放鬆的練習法。
Spiccato 真的不適合放鬆手, 這個技術需要手能放鬆 (這是兩件不同的事). 基本上慢速的spiccato 需要手指手腕手臂的幫助, 當然也有弓的彈跳. 但基本上是需要穩定一點的右手. 快的話變成 sautille, 那技術性難度較高.
放 鬆手的方法很多, 有曼紐英式的做一些動作, 有葛拉米安式的特殊練習, 也有Dounis式的怪異的練習, 亞歷山大技巧式的身為心用的方式. 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是他們的選擇都有其邏輯性以及實用性可言. 為什麼要捨前人的智慧不用, 而使用一個風險性比較高的練習法?
關於是 不是要跟幾個老師, 是要看老師跟學生適不適合. 具肉丸子所知, Vadim Repin 就只有跟過一個老師. 就修正姿勢而言, 也是見仁見智. 肉丸子的第二個老師基本上只有出問題的時候, 才開始關心是不是姿勢的問題. 因為每個人的骨骼肌肉不同, 有時很單純的看起來不一樣並不是問題. 要找出問題所在必須要很清楚到底這個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所需要的動作是什麼, 而這一個人的身體需要做什麼才能做到這個技術. 有些問題可以看的出來, 但是要解決的可能不只那一個問題.
Mason 在烈火的部落格 po 的意見, 肉丸子很難知道到底這是入門法或是最後目的, 因為這都是後來才說的. 就已入門法則來說, 一味的堅持放鬆卻沒有顧慮到手的平衡, 以及一些有可能沒辦法讓手放鬆的理由, 是滿奇怪的.
就 打個比方, 拉琴大小聲的問題. 肉丸子就會要學生知道最主要的有弓速, 弓壓, 發音點, 以及弓毛的接觸面. 每一個理論都有一個示範, 而且讓學生自己去試試看, 因為記憶才會深刻. 再來是依照學生的程度, 給練習, 或不給練習. 比如說初學的學生想拉大聲第一件事就是增加弓壓, 到一個程度會有噪音. 讓他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讓他去試驗體會. 是不是立刻可以做到就要看問題出在哪裡. 但是至少學生已經知道最後的目標是什麼, 入門以及中間的過程, 也比較有檢驗的能力. 因為一個禮拜上一節課, 但是練琴練6天, 學生不知道要往哪裡走的話, 練琴到底要如何練習?
看錄影就可以給練習法, 除了一些看的到的, 基本上有點隔空抓藥的感覺. 烈火成員大都有老師, 每一個老師安排的進度不一樣, 而成人學琴時也會有不同的要求以及想要的進度. 在某種程度上給意見有時會造成一種阻力. 當給的意見是不完全甚至於是 (請恕肉丸子無理) 站不住腳的, 恐怕害處會大於益處.
當然, 若是Mason可以放他的示範錄影, 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基本上就可以把動作分解, 也不會有沒說清楚的情形. 文字會有不請楚的地方, 錄影就很直接了.
在 烈火的論壇裡面, 某些 Mason 的建議, 在技術面上, 有些問題. Mason 在他的部落格中, 回應了肉丸子對於他的建議的挑剔. 因為他的回應滿長的, 肉丸子只會回應比較技術面的東西以及一些相關的回應. (粗體字是 從Mason的部落格copy過來的)
肉 丸子同意這個觀察, 但是這個解決方法就有點十分的... 不清不楚. 實際上站長在這裡有三個不同的問題, 跟操作複雜以及有沒有開放的想像力沒有太大的關係. 基本上是按弦離弦的方式錯誤, 更精確的來說是左手按弦離弦使用的關節使用錯誤. 另一個是左手的型有點偏差, 旋轉的角度讓所有的手指離弦太遠, 這對於小指特別的不利, 因為一般小指就已經比其他手指短. 最後是離弦的距離的訓練. 具肉丸子所知, 至少100多年前的賽夫西克就有一套系統做這種訓練. 陳藍谷教授的著作也有提到相關的資訊.
關 於開放的想像力指的是學習小提琴和演奏小提琴的前提,並不是針對這個技巧。我認為只要把小指抬到弦上,左手的手型角度自然就會調整成正確的樣子,因為不變 成正確的樣子,小指就無法放在弦上,各位可以試試看,也許有些例外是我沒有發現的情況,可以提醒我,我在這裡是點出一個方向,利用有系統的練習方法會更 好。
阿, 有關於想像力那一段肉丸子誤會了. 不好意思.
把小指放在離弦近的地方, 確實會解決一部分的問題. 不過是應該擺在哪裡呢? :) Mason 後來的回應是在弦上. 對於技術性上的回應, 不夠清楚.
其他的問題仍然存在. 原來的回應過於簡單, 模糊, 不精確. 對於練習法沒有敘述. 後來的仍然是沒有系統.
這 幾乎是完全不對的. 基本上不同的弓法需要不同的力量. 比方說, 在弓根的地方拉慢速的跳弓, 因為大部分的動作是由手指運動來完成, 用"摸"的力量根本做不到. 握弓的基本是要平衡, 手指有彈性以及靈活度, 而感覺上是用足夠的力量抓著弓, 但不可以用過多的力量.
我 同意 真正的拿弓狀態手是需要隨時調整力氣,但是對於林醫師目前的拿弓方式,我認為很明顯小指用力頂著弓,無名指用力抓著弓,這是一種過度緊張的狀態,我認為需 先練習完全的放鬆,才能夠學習如何使用力氣,所以才說先用「摸」的方式拿著弓,所以直接告訴學生太複雜的用力情形,學生會無法吸收,需要一步一步來進行調 整。所以這裡的回答我指的是階段性的練習。
教學法.
第一句是有問題的. 基本上葛拉米安在下弓換上弓的 "out" 以及上弓換下弓時的 "in" 幾乎都是手指動作. 運弓的直與否根手指運動很有關係. 若無法有效的抓到弓, 會有一些問題.
運弓的手指動作,主要是換上下弓時的動作,但是運弓的角度主要是控制在手腕上,我認為初學的學生會想要將弓抓緊是因為,覺得要將弓抓緊弓才不會拉歪,所以我才會做上面的解釋。
肉 丸子其實說的東西其實不是很新. 葛拉米安的 "小提琴演奏以及教學原則" 可以解釋的比肉丸子好的多了. 特別是手指運動跟手腕的關係. 用 "in" 跟 "out" 是一個例子, 因為這包括弓軌的控制, 手指握弓的力氣, 手指的運動, 以及手臂的運動. 手腕是被動的.
手 腕的運動應該是垂直, 這是正確的. 右手在握弓時往食指的方向側過去(slanting)這也是對的. 右手重心的在食指就有點問題. 現在的問題實際上是出在, 到底 Mason 握弓是老蘇俄派, 特點就是右手的食指接觸弓的地方是第三結 (由指尖算起), 還是一般現在比較常看到的, 是在第二結? 根據烈火站長的錄影, 他是第二指結觸碰弓. 而 Mason 對於此事無意見, 所以肉丸子大膽的假設他用的是現代一點的握弓法.
現在的運弓是建立在 '拉' 這個觀念. 右手像是有反方向的力道在阻撓, 要拉. 所以右手重心上下弓會稍稍有點不一樣.
看海菲茲或是柯剛的錄影對於這個話題一點用都沒有. 基本上是不一樣的握法.
因 為林醫師目前的狀況右手小指與無名指使用過多,所以我覺得可以利用矯枉過正的方式,先讓重心放在食指,這樣可以強迫不使用小指和無名指,等到習慣將重心放 在前面的地方,再改回重心放在中指並不會很困難。另外我認為弓桿先使用食指的第三結(老蘇俄派),會比較容易先將重心放在前面,所以可以參考海飛茲和柯崗 的影片。
握 弓不同, 運弓方法會有少許的不一樣. 像大拇指的位置以及彎曲度還有控制會不同. 並不是說哪種握弓法好, 而是不同的握弓法會有不同右手手指的動作. 也會影響右手的技術. 選擇合適或是最能掌控的就好. 但為了練習握弓運弓而使用不一樣的握法, 這有幫助嗎? 當然, 如果他決定就使用舊蘇俄派的握法, 就會有幫助.
李宗泰先生後來問說, 這是他自己練起來的, 沒有問自己的老師, 這樣是對的嗎. 肉丸子認為李先生應該去問老師, 因為這與個人的手型以及肌肉有關, 光是看錄影很不準. 就錄影上看來似乎有點用力過度. 但說不定李先生的左手是很放鬆的.
如果去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yexrDPEfDRw
就會發現, 海菲茲不會縮小指頭. 但是他在下來要用小指的話, 小指會伸比較直, 準備要按下來的音. 但是如果不打算用的話,他手指會放鬆抬的比較高.
李宗泰先生的手指是還有點僵硬,但是手指伸直是一個必要的手型,我的意思是說,其實也有其他烈火鍾愛的朋友可以練得起來,並不是要拉得像海飛茲那麼好才可以學會的技巧,所以大家不要覺得是那麼困難,我是希望能鼓勵大家朝這個方向努力。
手 指伸直不是必要手型. 伸長但是微微的拱起才是. 肉丸子找到這個慢動作影片就是要講解這一點, 並且指出放鬆的手型. 但是因為不知道李先生手的實際狀況, 或許他看起來僵硬但是他很放鬆. 這要現場看才知道, 所以李先生最好去問他的老師. 曾經有人說柯剛拉琴很看起來很緊張, 但是聽起來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們知道如果他是真的"緊張" 他是不可能拉的那麼好. 光看是不準的.
肉丸子給影片是希望能傳達一些通用的原理. 像是海非茲的手型保持的很好, 有準備手指, 有在不需要用小指時放鬆的習慣. 而不是說, 看, 就是那樣, 學他. 就像海非茲自己說過的, 不要模仿我, 你不是我.
要把第四指壓低, 練巴哈無伴奏可能是最沒效率的方法. 在演奏快速音群, 換弦, 換把, 都要注意. 實際上應該是依照八度手型的概念為出發點來練習.
音 準就好像絲絲有兩種一樣, 最基本的音準也有兩種 (請注意基本兩個字). 一種是單線性旋律用的, 另一種是合弦用的, 像是三度六度雙音會特別明顯. 舉個例子, 巴哈無伴奏開頭的第一組音 G-D-B降-G, 要聽起來對, B降要比拉單音時高一點點. 這個大家可以去試試看. 各種音準有不同的練法.
不知道 Mason有沒有注意到, 巴哈無伴奏夏康舞曲那一段嚴格來說不是和絃 (chord), 而是屬於複曲調的(polyphonic)的音樂. (Polyphonic 的特點就是同時有幾個聲部同時進行)
我 認為只要練習同時按四指的合弦練習就可以幫助手型建立,練習八度音也是一種方式,因為前面好像有人提到巴哈的夏康舞曲,因此我很鼓勵大家能夠挑戰自己喜歡 的曲子,當練習有興趣的音樂的時候,我覺得學生會願意更主動的練習,雖然它可能有點過難,但是我相信在找合弦的過程中,手指是會有一些新的體會,所以我在 這裡注重的是手指的按弦經驗,音準方面可以不用這麼要求。我知道它是複曲調的音樂,我的重點是只要有4個指頭同時按弦的樂段就可以。
Mason說"巴 哈無伴奏是練習合弦和音準最好的練習之一", 但是又說先不管音準, 現在肉丸子不太確定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提琴的技術在音準 (大部分). 或許是教學法的問題, 不過練習巴哈無伴奏仍然是一個沒有效率的方法, 原因已經說過了, 不再重複. 八度或是perfect 4th的練習不是肉丸子提出來的, 這種練法已經存在很久了.
Chords 也有 Chords 的練法.
肉丸子解決過類似的問題. 這有點複雜, 牽扯到滿多右手的問題. 但是滿確定那句 "表示拿弓的時候太用力"是不對的. 因為是在拉慢的下弓, 在中弓處開始抖動. 因為弓在那一點彈性最好, 一般來說是弓壓不對的關係. 最好去問老師怎麼做, 變數有點多.。
這裡是我和肉丸子判斷不同,我認為是用力拿弓與歪的運弓造成抖動,我覺得只要放鬆不去抓弓,就算弓歪掉也不會有抖動現象,先練習放鬆不會有抖動現象,再練習加上力氣也不會有抖動現象。我的原則是一定要先完全的放鬆,在來學習用力,用的力氣才會對。
教學法.
不過肉丸子覺得變數太多, 還是要請蔡小姐去請教她的老師來做判斷. 實際上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讓蔡小姐直接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這有可能會掩蓋住其他的問題, 有害無益. 所以不提出來. 拉琴不是很單純的放鬆, 而是不需用力時要放鬆, 該用力時就要用力.
練跳弓(spiccato)可能是這裡面最糟的建議. 接受建議的是一位初學者. 對於一個握弓都還未完全穩定的人來說, 練習跳弓是滿可怕的一件事. 一不小心, 會練成整隻手臂抓著弓跳, 那就很糟糕了.
當 然不能讓學生整隻手臂抓著弓跳,比較慢的跳弓(Spiccato)可以去體會弓的彈性,要是抓緊的話弓就會跳不起來,在教的時候要強調讓弓自己跳起來,而 不是用手把它抓起來,並且利用比較靠近上弓的部分練習,可以避免整隻手臂抓的弓跳。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可以輔助手放鬆的練習法。
Spiccato 真的不適合放鬆手, 這個技術需要手能放鬆 (這是兩件不同的事). 基本上慢速的spiccato 需要手指手腕手臂的幫助, 當然也有弓的彈跳. 但基本上是需要穩定一點的右手. 快的話變成 sautille, 那技術性難度較高.
放 鬆手的方法很多, 有曼紐英式的做一些動作, 有葛拉米安式的特殊練習, 也有Dounis式的怪異的練習, 亞歷山大技巧式的身為心用的方式. 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是他們的選擇都有其邏輯性以及實用性可言. 為什麼要捨前人的智慧不用, 而使用一個風險性比較高的練習法?
關於是 不是要跟幾個老師, 是要看老師跟學生適不適合. 具肉丸子所知, Vadim Repin 就只有跟過一個老師. 就修正姿勢而言, 也是見仁見智. 肉丸子的第二個老師基本上只有出問題的時候, 才開始關心是不是姿勢的問題. 因為每個人的骨骼肌肉不同, 有時很單純的看起來不一樣並不是問題. 要找出問題所在必須要很清楚到底這個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所需要的動作是什麼, 而這一個人的身體需要做什麼才能做到這個技術. 有些問題可以看的出來, 但是要解決的可能不只那一個問題.
Mason 在烈火的部落格 po 的意見, 肉丸子很難知道到底這是入門法或是最後目的, 因為這都是後來才說的. 就已入門法則來說, 一味的堅持放鬆卻沒有顧慮到手的平衡, 以及一些有可能沒辦法讓手放鬆的理由, 是滿奇怪的.
就 打個比方, 拉琴大小聲的問題. 肉丸子就會要學生知道最主要的有弓速, 弓壓, 發音點, 以及弓毛的接觸面. 每一個理論都有一個示範, 而且讓學生自己去試試看, 因為記憶才會深刻. 再來是依照學生的程度, 給練習, 或不給練習. 比如說初學的學生想拉大聲第一件事就是增加弓壓, 到一個程度會有噪音. 讓他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讓他去試驗體會. 是不是立刻可以做到就要看問題出在哪裡. 但是至少學生已經知道最後的目標是什麼, 入門以及中間的過程, 也比較有檢驗的能力. 因為一個禮拜上一節課, 但是練琴練6天, 學生不知道要往哪裡走的話, 練琴到底要如何練習?
看錄影就可以給練習法, 除了一些看的到的, 基本上有點隔空抓藥的感覺. 烈火成員大都有老師, 每一個老師安排的進度不一樣, 而成人學琴時也會有不同的要求以及想要的進度. 在某種程度上給意見有時會造成一種阻力. 當給的意見是不完全甚至於是 (請恕肉丸子無理) 站不住腳的, 恐怕害處會大於益處.
當然, 若是Mason可以放他的示範錄影, 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基本上就可以把動作分解, 也不會有沒說清楚的情形. 文字會有不請楚的地方, 錄影就很直接了.
Sunday, September 03, 2006
烈火論壇上的建議
最近, 肉丸子在烈火鍾愛留言板上 看到一位叫做 Manson 的小提琴老師, 在烈火站長 po 的百老匯"Cats"的回憶, 留了一些觀察以及建議. 大部分是針對於站長的左右手技術姿勢上的一些缺失, 做了一些建議. 同時也推薦了一些在 www.youtube.com 可以看的到的海菲茲以及柯剛的錄影為佐證.
對 於 Mason 的觀察, 肉丸子基本上是認同的. 撇開是否應該就把建議直接就 po 到一個公眾論壇的適當性, 以及無視站長一貫的要求指導者須先將一些背景資料以及錄影事先提供給烈火這個條件不談 (雖然肉丸子個人認為這個並不是一個很適當以及合理的要求. 大部分的老師教久了, 練習都生疏了. 像葛拉米安年紀大時就根本不能拉了, 而像金格到了那種年紀能拉又能教的好像不多. 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畢業演奏會的錄影)
但是對於 Mason 所給的建議, 實在是無法茍同. 有太多莫名其妙的教學理念以及建言, 基本上漠視了近50-100年小提琴教學理論的發展.
雖 是如此, 有鑒於站長的要求, 肉丸子的無法提供之前的獨奏的錄影, 所以也不打算 po 什麼在烈火的板上. (記得雪梨歌劇院的好像有2-3場, 雪梨市政廳好像也有, 但不知道丟哪裡去了. 其實肉丸子好像以前有其中一場的, 但也是澳洲系統. 考試也從來不錄. 算了, 以前大概也拉的滿爛的, 只是當時聽不出來而已)
好, 完全離題了. 總之, 要準備錄影, 不然會像打口水戰, 沒有太大的意義. 在別人和樂融融的部落格打口水戰不是很有禮貌. 所以只好在自己的部落格說一下, 算是發發牢騷.
以 下, 所有看起來不一樣的字是 Mason 寫的, 肉丸子會一字不漏, 依照順序的貼上來, 這樣才不會被說是斷章取義. 不過所有的其他的字, 像是誰貼的或是貼的時間會被刪掉. 肉丸子以及一位朋友 (滿讚的小提琴家+作曲家, 不過最近好像想轉行做網路工程師...) 的意見不會被特別分開來, 因為基本上差不多.
我是一位小提琴老師,我看您的網站有一段時間了,也會介紹給我一些成年人的學生看。今天我看了你的演奏實在忍不住想給您一些建議:因為林醫師已經練習到克羅采的這樣高級的練習曲,但是我想因為有某些基礎的姿勢和拉琴的觀念上一直沒有突破,因此造成技巧上的瓶頸。
我 認為你對於小提琴技巧操作 上思考過於複雜,因此在動作上比較遲頓,對於成年人的學習,通常都習慣利用理解力來思考技巧的運作,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必須要轉而進入心靈的層次,直接想 像音樂和弦律放心地讓手指自然動作,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很沒有安全感,但是習慣了,就會覺得這樣反而是比較輕鬆的演奏方式;這也就是大人和小孩學琴最大的差 異,因為小孩不善用理解力,直接以直覺操作,因此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從小學才能學得好,因為以直覺操作才能達到人與琴,琴與心合一的狀態。而人長大會失去直 覺的使用,轉而以經驗和理解力來分析事理,因此造成大人學琴,始終和小孩學琴有一個關鍵性的差異。大人並不是做不到,只是對於直覺的使用比較生疏,透過一 些引導方式是可以做得到,我想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開放的心還有想像力。
除了根本對於小提琴在觀念上操作的問題之外,其他比較明顯外在動作上的問題:
1. 左手小指應該要經常擺在靠近弦不到3cm的地方,林醫師現在的情況是當第3指按弦的時候,第4指就會彎起來,如此要拉連續的音群第3指和第4指的音一定沒 有辦法很快速地反應。會造成這樣的情況通常是第3指按弦過於用力,還有大姆指握琴頸過於用力,你只要試著經常保持第4指不要彎起來,應該就可以發現如何去 使用更恰當的手指力氣。
肉丸子同意這個觀察, 但是這個解決方法就有點十分的... 不清不楚. 實際上站長在這裡有三個不同的問題, 跟操作複雜以及有沒有開放的想像力沒有太大的關係. 基本上是按弦離弦的方式錯誤, 更精確的來說是左手按弦離弦使用的關節使用錯誤. 另一個是左手的型有點偏差, 旋轉的角度讓所有的手指離弦太遠, 這對於小指特別的不利, 因為一般小指就已經比其他手指短. 最後是離弦的距離的訓練. 具肉丸子所知, 至少100多年前的賽夫西克就有一套系統做這種訓練. 陳藍谷教授的著作也有提到相關的資訊.
2. 右手拿弓太過用力:弓要像吸管一樣,拿弓的時候手只能輕輕摸著弓,但是不能有多於的力氣將吸管壓扁,但是也不能過於放鬆,要維持基本的力氣來保持手型。通 常會拿弓會過於用力在心理上有幾個情況:1.擔心手沒有握緊弓,弓會拉歪掉 2.弓在手裡若晃動會感到不安全感,因此擔心弓會掉下來。
這 幾乎是完全不對的. 基本上不同的弓法需要不同的力量. 比方說, 在弓根的地方拉慢速的跳弓, 因為大部分的動作是由手指運動來完成, 用"摸"的力量根本做不到. 握弓的基本是要平衡, 手指有彈性以及靈活度, 而感覺上是用足夠的力量抓著弓, 但不可以用過多的力量.
1. 弓會歪掉在於弓運行的角度,與手指有沒有抓緊弓沒有關係。握弓的時候,弓的重量自然落在弦上,手指只是扶著它,拖著它左右移動,你可以放掉無名指與小指,(但是其他三指也不能有用力捏緊弓的感覺)練習運弓一段時間看看。
第一句是有問題的. 基本上葛拉米安在下弓換上弓的 "out" 以及上弓換下弓時的 "in" 幾乎都是手指動作. 運弓的直與否根手指運動很有關係. 若無法有效的抓到弓, 會有一些問題.
2. 弓在手裡晃動是正常的,也是因為弓在手裡會晃動,因此手與弓與弦之間才會有彈性,所以不用害怕弓在手裡的晃動,只要有維持一定的手型,弓一定不會掉下來。
這真的要看是哪種弓法了. 不過只要維持手型弓就不會掉是對的.
我 問過手抓得太緊的學生說: 弓有掉下來過嗎?答案是:從來沒有。弓如果從來沒有掉過的人要小心了,表示弓握得太緊。標準的運弓其實弓是很容易掉下來的,只要一不小心碰到譜架一定會掉 下來(拉樂團的人都會有這種經驗),有時為了想發出更柔軟的音色也會掉下來。練習讓弓掉下來其實是一個功課,一定要讓手指不斷地方放鬆,放鬆到再少一克的 力氣弓就會掉下來,也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此,才會知道手指所需力氣的零界點,這麼一來,才能以最小的力氣拿著弓,輕鬆的拉琴。
3.
另 外右手的手型有一個很基本 的錯誤就是,其實林醫師並不習慣把手的重心放在食指的位置,基本上就是手腕的部分需要再往逆時針的方式再旋轉一點,如此會造程無名指與小指更遠離弓一些 (可以離開弓),手指與弓的角度也會略為傾斜一點。這樣的角度會使手碗運動的方向更接近垂直運動(因為手腕好動的方向是上下,而不是左右),所以運弓起來 也會更為輕鬆。另外林醫師的無名指和小指感覺會抓著弓,這應該是想要抓緊弓的心理現象上面有提過,事實上無名指和小指在運上半段的弓是用不到的,小指只有 在弓根的時候要輕輕頂住,無名指永遠只是自然地擺在弓上,沒有用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vnky2hwgWM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小提琴家Leonid Kogan演奏的影片,可以參考他的運弓姿勢。他的姿勢比一般人更傾斜可以試試看這種握法,海飛茲的握弓也是類似這種。
--
最後請原諒我的雞婆,如果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mail給我,可以再解釋更仔細一點。miffish@hotmail.com
手 腕的運動應該是垂直, 這是正確的. 右手在握弓時往食指的方向側過去(slanting)這也是對的. 右手重心的在食指就有點問題. 現在的問題實際上是出在, 到底 Mason 握弓是老蘇俄派, 特點就是右手的食指接觸弓的地方是第三結 (由指尖算起), 還是一般現在比較常看到的, 是在第二結? 根據烈火站長的錄影, 他是第二指結觸碰弓. 而 Mason 對於此事無意見, 所以肉丸子大膽的假設他用的是現代一點的握弓法.
現在的運弓是建立在 '拉' 這個觀念. 右手像是有反方向的力道在阻撓, 要拉. 所以右手重心上下弓會稍稍有點不一樣.
看海菲茲或是柯剛的錄影對於這個話題一點用都沒有. 基本上是不一樣的握法.
我看到李宗泰:韓德爾奏鳴曲3-2的影片,他的左手小指姿勢也保持的很好,其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如果知道要朝這個方向練習就會漸漸找到方法。
李宗泰先生後來問說, 這是他自己練起來的, 沒有問自己的老師, 這樣是對的嗎. 肉丸子認為李先生應該去問老師, 因為這與個人的手型以及肌肉有關, 光是看錄影很不準. 就錄影上看來似乎有點用力過度. 但說不定李先生的左手是很放鬆的.
如果去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
就會發現, 海菲茲不會縮小指頭. 但是他在下來要用小指的話, 小指會伸比較直, 準備要按下來的音. 但是如果不打算用的話,他手指會放鬆抬的比較高.
另 外這是我最喜歡的小提琴家 Leonid Kogan的演奏影片,我覺得他比海飛茲還要厲害很多,不管是在技巧上或者音樂的詮釋上,因為是俄國國內的小提琴家,所以知道的人比較少,他演奏 Waxman的卡門幻想曲是公認最好的版本,海飛茲也有錄,很明顯的比海飛茲好很多;卡門幻想曲有兩個版本一個是Sarasate 一個是Waxman,Waxman就是常常幫西區考克寫配樂的人,因為卡門幻想曲的版權還落在他家族的手上,所以不管公開演奏或者樂譜的購買都要付版權 費,因此極少人演奏這首曲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vnky2hwgWM
我心似古井主題與變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HaZMCD6lKM
卡門幻想曲
youtube這個網站有很多影片,大家可以輸入小提琴家或者曲目的名字,就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資料。
小提琴的卡門幻想曲有名的至少就有三個版本, 有Sarasate, Waxman, 以及 Hubay 的版本. Hubay版在夏漢的提琴魅影有收錄, 好像是最後一條.
不小心按了兩下就貼了兩篇 有能夠刪掉留言的方法嗎??
不好意思,我今天起太早沒有事,所以就話比較多。
練 習左手第4指不太要抬起 來,最要效的練習方法是練習按合弦,就是四隻手指要同時按不同的音。林醫師我很建議要練習巴哈無伴奏,如夏康舞曲前30小節的地方,把它當作練習曲,壓力 不用太大。巴哈無伴奏是練習合弦和音準最好的練習之一,裡面有很多怪異的指法才按得出來的合弦,需要打破基本手型還有按弦的常識。
要把第四指壓低, 練巴哈無伴奏可能是最沒效率的方法. 在演奏快速音群, 換弦, 換把, 都要注意. 實際上應該是依照八度手型的概念為出發點來練習.
音準就好像絲絲有兩種一樣, 最基本的音準也有兩種 (請注意基本兩個字). 一種是單線性旋律用的, 另一種是合弦用的, 像是三度六度雙音會特別明顯. 舉個例子, 巴哈無伴奏開頭的第一組音 G-D-B降-G, 要聽起來對, B降要比拉單音時高一點點. 這個大家可以去試試看. 各種音準有不同的練法.
不知道 Mason有沒有注意到, 巴哈無伴奏夏康舞曲那一段嚴格來說不是和絃 (chord), 而是屬於複曲調的(polyphonic)的音樂. (Polyphonic 的特點就是同時有幾個聲部同時進行)
另外合弦的初級是3度音的音階,需要會換第三把位的技巧,不會換把位的只要練習「同時按1指3指」與「同時按2指4指」的指法交替就好了,如:Do(G弦3指) Mi(D弦1指)交替Re(G弦4指) Fa(D弦2指)
雖 然肉丸子對於這個有點意見, 但大概是純屬個人的理念不同而已. Schradieck 以及 Sevcik 已經在他們寫的練習已經說的很清楚.
今 天不知道為什麼,很多檔案 都下載不下來,所以我只看了最新的Moll的練習曲的檔案。妳拿弓的姿勢基本上是ok的,手腕也很柔軟。我想妳可能覺得下弓在剛換弓的時候比較容易發出雜 音還有弓不穩的現象,這個原因主要是妳的下弓在剛開始換弓的時候,速度太快了,因為弦要振動需要慢慢地從小到大振動才會順,因此運弓的速度也是要從慢加到 快,如果一開始的速度太快,弦來不及反應就會有一種被強迫振動的感覺,就會發出「喀」一聲的雜音。
另 外下弓有時會有抖動的現象 表示拿弓的時候太用力,然後其實沒有拉直,因為沒有拉直弓本來要歪掉,可是手指又硬把它拉回來,就會造成歪一下又拉回來又歪一下又拉回來,就造成抖動的現 象。因此不能太在意表面上有沒有把弓拉直,不管怎麼樣手指拿弓永遠是輕的,就如之前有說過的,弓只是擺在弦上,手只是拖著弓左右移。如果手指拿弓很輕的 話,才能觀察出因為沒有拉直而歪掉的現象,妳可以使用二指或者三指來運弓看看,這樣可以強迫妳手指無法對弓用力,或者用力也會比較容易觀察出來。
肉丸子解決過類似的問題. 這有點複雜, 牽扯到滿多右手的問題. 但是滿確定那句 "表示拿弓的時候太用力"是不對的. 因為是在拉慢的下弓, 在中弓處開始抖動. 因為弓在那一點彈性最好, 一般來說是弓壓不對的關係. 最好去問老師怎麼做, 變數有點多.
弓基本上和弦保持90度就不會滑,如果大於90度就會往琴橋的方向滑,小於90度就會往指板的方向滑,你可以藉此觀察弓要運行的角度,是朝外拉一點,或者朝內拉一點。
另外我很建議可以練習簡單的跳弓,因為跳弓會使妳對弓的使用有一種全新的體驗,可以明顯感受到弓的彈性傳到手指的感覺,還有弓桿在手內晃動的感覺,這些可以幫助手指對於弓的感覺更靈敏,更能幫助手指的放鬆。
我覺得我解釋的東西已經有點複雜,可能會有會錯意的情況,可以請妳的老師看看我寫的部分再解釋給妳聽。miffish@hotmail.com
練跳弓(spiccato)可能是這裡面最糟的建議. 接受建議的是一位初學者. 對於一個握弓都還未完全穩定的人來說, 練習跳弓是滿可怕的一件事. 一不小心, 會練成整隻手臂抓著弓跳, 那就很糟糕了.
這 裡也有一點是Mason說的有點不清楚. Spiccato 跟 sautille 兩種都算是跳弓. 一般初學者所學的是先學 Spiccato 弓法, 是一種慢速到中速的受控制的跳弓. 這種跳弓是手指手腕手肘都有用到, 看是在弓的哪一部位拉奏. Sautille 是中高速的跳弓, 利用弓的彈性在手中彈跳, 不算簡單的技巧. 兩種技巧都需要正確而且穩定的握弓. 在握弓都還是不穩定的狀態下, 練習其中任何一個都有出問題.
有 關於左右手技術的敘述, 肉丸子建議大家去找陳藍谷教授的 "小提琴演奏統合技術"(右手)以及"小提琴演奏之系統理論" (左手). 至少知道肉丸子不是隨便唬人的. (不過肉丸子右手的技術雖然最後都跟書寫的差不多, 過程確不大一樣. 所以不知道陳教授敘述的一些練法的效果. 不過我相信他是有經過研究以及經驗證實過了)
最 後, 肉丸子覺得, 或許有很多人拉的, 在技巧上不夠精確. 但是, 烈火的會員真的都很努力. 對於他們的熱情是很佩服的. 對於放上自己演奏的錄影, 不理會別人的眼光, 老實說, 真的很有勇氣. 烈火站長對於拉他有興趣的曲子很在意, 對於能不能拉到 Paganini什麼的, 似乎不是很介意. 說真的, 拉的高興就好, 不是嗎?
P.S. 烈火站長真是可怕, 一下子又有新的錄影. 當醫生怎麼還這麼有空...
p.p.s Mason 也有對非琴巴哈 Partita No 2 Giga 做了練習說明. 練法還可以, 雖然不完整. 對於手指的指壓說明很令肉丸子感冒. 不過不再多說了. 大部分的人都有老師, 相信他們都會去問.
Subscribe to:
Posts (Atom)